報獎必讀┃2023年科技獎勵提名書撰寫全細節詳述(含國家、省部級主要獎勵名錄)
2023-03-13 16:32:50
作者:科獎在線 來源:科獎在線
分享至:
2023年上半年,國內各省、部委、社會力量獎即將全面啟動,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完成科技獎勵申報書撰寫,小編在這里介紹下撰寫科技獎勵申報材料的“要點”與“技巧”。(申報書、推薦書、提名書本文均統稱為“申報材料”。)
科技獎勵是對科研人員創新勞動成果的肯定,科技獎勵申報材料是評委評價成果的唯一依據,因此申報材料的撰寫質量對評獎結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于申報單位來說:科技成果一般是自然科學類、技術開發類、應用技術類成果居多,一般成果要求須經過1~2年的實踐檢驗,取得第三方認可、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是成果報獎的必備條件。
技術領域要關系國計民生、“四個面向”,凸顯項目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行業可能存在很多科學問題和瓶頸,每個團隊的研究領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科學問題都能解決。撰寫申報材料,一定要從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發,把本研究成果解決了哪些科學問題/技術問題一一找出,同時注意問題的難度與復雜程度描述。
創新點之間、創新點與科學問題/技術問題之間一般要有清晰的邏輯關系,必須是解決了行業關鍵技術瓶頸的技術,才能引領行業科技進步
申報材料必須是具有創新性、貢獻性,是科研工作的高度凝練與總結
申報材料不是科研工作者一生科研工作的總結,不能什么都寫。獎勵成果必須是具有社會貢獻的創新性工作,是最能打動人的那一部分創新成果。
申報材料的內容一定要體現解決了核心問題的關鍵技術創新,毫不相干或者關聯度不大的內容和支撐材料要堅決舍棄,務必做到精簡、瘦身。
研究成果的每個創新內容部分之間必須有環環相扣或者遞進式的邏輯關系,不能是拉郎配、臨時拼湊的成果疊加。
在語言文字表述上必須 “讓同行看著有水平、讓外行看著有高度”
很多科技獎勵都要經過網絡評審,一般來說,評審專家中同行少、外行多;由于專業有差距,80%以上專家有可能看不懂你的申報材料。因此撰寫申報材料時,語言文字不能太過于專業或者學術化,要盡力做到讓80%的專家看懂 80%的內容即可,亦即“讓同行看著有水平、讓外行看著有高度”。
申報材料要面向評審專家,在有限的空間、時間內,向評審專家展示最有用的信息。申報材料的準備應以主要技術創新點為核心,圍繞成果的創新性、先進性、效益性等來撰寫。難度及復雜性:否有自創的理論、模型,領域內技術能否實現等;
申報材料還要充分體現出成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應用和推廣價值。通過依據事實,用數據、指標說話,比較成果應用前后或同其他項目相比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申報材料最重要的信息最先展現。突出體現項目在相關專業領域的代表性和引領性。
項目經實踐檢驗,可用橫向、縱向比較的方式,展示項目的作用和意義。
以不泄露項目核心技術為前提,扼要介紹項目所屬科學技術領域、任務來源、背景及意義、主要技術內容(技術創新點)、促進行業科技進步作用及應用推廣情況等。任務來源:任務來源于國家***計劃/項目列入國家***計劃。背景及意義:在***背景下,該項研究在***領域有**樣的意義。主要技術內容(技術創新點):項目實現了***研究目標,攻克了***關鍵技術,發明了***方法,首創了***技術等。促進行業科技進步作用及應用推廣情況: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項,授權**項;發表論文**篇,SCI收錄**篇;出版專著**部;項目成功應用于**企業,推廣面積**畝,新增產值***萬元,利稅***萬元;技術填補了**空白,打破國外**壟斷,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主要技術創新是申報材料的核心部分,也是評價項目、遴選專家、處理異議的主要依據。簡明、準確、完整地闡述項目的立項背景、具有創造性的關鍵技術。創新點應以支持其創新成立的附件材料為依據:專利、驗收報告、論文等對比國內外同類技術主要參數:數據要客觀、詳實,標注來源。(以圖表形式表現最好!)注:創新點按照邏輯順序排序(獎勵填報說明一般要求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存在一定誤導)。第三方評價是指項目完成單位、完成人和具有直接利益相關者之外第三方對項目技術內容等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公信力的評價文件。第三方評價的材料很多,如驗收報告、鑒定報告、查新報告、檢測報告、專家評述、用戶報告等。要盡量采用高質量的第三方評價材料,如邀請高水平專家(如院士)進行評價,往往可以引導第三方評委對項目的正面認知,潛意識提高項目的技術水平。如,某國家獎提名項目,邀請10+院士進行成果評價。推廣應用情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體現項目研究的意義。推廣應用情況應選取在行業內有代表性或者有顯著特色的N家左右應用單位。項目技術成功應用于**、**企業,新增產值***萬元,利稅***萬元;技術填補了**空白,打破國外**壟斷等,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其中,經濟、社會效益證明須加蓋應用單位財務部門專用章。
在“對本項目貢獻”一欄須展開敘述,應寫明具體某完成人對該項目“主要技術創新點”一欄中所列創造性技術內容做出的貢獻。
注:前三位主要完成人是報獎成果主要完成人,發明獎一般要求有核心專利署名。
應用證明、技術評價證明、知識產權證明、完成人合作關系等。
國務院設立,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設置了省級科技獎,一般包括三大獎和人物獎;
教育部設立,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每年獎勵總數不超過310項,其中青年科技獎10項,設一等獎、二等獎(特等獎在一等獎中產生);
公安部、安全部、國防科工局、國家保密局、中央機要局、中央軍委科技委等設立了部級科技獎,稱為專項獎;
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包括: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專利銀獎、中國專利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
主要由國家級學會、協會、社會組織設立,某些情況下可等同于省部級獎勵,部分設獎單位具備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資格。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以下簡稱社會科技獎勵)是指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獎勵為促進科技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的科學技術獎。國務院文件要求: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學術團體、行業協會、企業、基金會及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鼓勵民間資金支持科技獎勵活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逐步構建信息公開、行業自律、政府指導、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的有效模式,提升社會力量科技獎勵的整體實力和社會美譽度。 目前社會科技獎有298項在國獎辦備案,這些獎勵設獎單位中有超過70家具備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提名經歷,相應獎種也得到了社會認可,是職稱評定、人才榮譽評定的重要依據。小編根據近幾年國家獎提名單位情況,梳理了具備國家獎提名經歷的社會力量設獎單位名單(本名單為不完全統計,其他單位請回復補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