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提名書撰寫的基本思路
科技獎勵申報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名書的準備和撰寫,大多數評委是依靠短期內快速審閱項目提名書內容,獲取對成果的第一印象、了解成果的科技含量與水平。因此,提名書的撰寫質量直接影響到成果最終獲獎與否。如何撰寫好提名書,是提高成果獲獎率的核心問題。
筆者結合多年從事科技獎勵工作的體會與經驗,以國家科技獎為例,系統全面地對獎勵提名書的撰寫思路和報獎標準以及條件進行探析,為科研人員衡量自身成果水平,量體裁衣、有的放矢,提升其成果獲獎率提供借鑒和參考。
提名書的撰寫思路具體介紹如下:
1、必須找出行業或者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或者技術瓶頸
在撰寫提名書之前,必須弄清楚本領域當前生產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或者技術瓶頸是什么?首先要梳理清楚這些問題或瓶頸,對照一下自己成果有哪些創新,再開始動手整理材料。
2、必須在眾多突出問題中找準本成果所解決的科學問題
可能有很多影響行業生產發展的問題,既有科學問題,也有政策問題??萍吉劒剟畹氖墙鉀Q了科學問題的創新性成果,政策問題屬于社會科學,不在科技獎勵之列,而且很多社會問題也并非科學家所能解決。生產上這個突出問題之所以沒有解決,必然隱藏著某些科學問題。優秀的科研成果從整體研究思路的提出,到每一個創新點的凝練,都必然蘊藏著科學問題。只有具備解決科學問題的創新,才能算是科技創新點。所以,撰寫成果提名書時一定要從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發,對行業存在的科學問題進行仔細梳理,行業可能存在很多科學問題和瓶頸,每個團隊的研究領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科學問題都能解決。所以,撰寫提名書時,必須把成果自身解決了哪些科學問題一一找出。
3、創新點與成果自身解決的行業關鍵問題必須一一對應
沒有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研究結果,只能稱之為科研工作的過程產物,不能說是科技創新。所謂科技創新,必須是解決了行業存在的科學問題,而且由于這些科學問題的解決,引領了行業科技進步或者生產發展。反過來說,行業科技進步了或者生產發展了,是因為成果自身解決了這些科學問題或技術瓶頸。兩者之間必須有著邏輯上的因果關系。在描述成果創新內容時,不能只是一味強調研究結果的重要性,而是必須突出成果創新在方法和技術手段方面的先進性與創新性。
4、提名書必須是具有創新性、貢獻性,是科研工作的高度凝練與總結
一個科學家一生在某個專業領域可能做了許許多多的研究工作,但具有社會貢獻的創新性工作,可能也就只有一小部分。科技獎勵提名書要講的就是這一小部分能打動別人的科技創新的故事。所以,成果提名書不是一個科學家一輩子科研工作的總結,不能把什么都往里面裝。把與解決行業或者生產問題無關的研究內容裝進提名書,看起來有厚度,有體量,但這只能叫堆積或者拼湊。
5、必須給同行報獎留有空間,申報書的創新內容切勿面面俱到
許多成果的提名書,內容很多很雜,給人的錯覺似乎這個成果獲獎后,同行們都可以偃旗息鼓無內容可報獎了。豈不知這極易引起同行反感、質疑甚至刁難。還有的提名書雖然涉及創新內容較多,但是每一部分都不深入、不仔細,為了追求厚度或者體量,把一些和關鍵創新點直接關聯度不大或者毫無關聯的專利、論文、獲獎、第三方評價等支撐材料堆積其中,這實際上也屬于一種堆積與拼湊。所以,提名書的內容一定要體現解決了核心問題的關鍵技術創新,毫不相干或者關聯度不大的內容和支撐材料要堅決舍棄,務必做到精簡、瘦身。
6、各部分創新之間必須有一條關系嚴謹的邏輯主線
提名書不論薄厚,體量不論大小每部分都得有科學問題;創新再多,每部分之間都得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也就是說,整個成果每部分必須有環環相扣或者遞進式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是一個一氣呵成的完整的邏輯鏈條,上游創新點是實現下游創新點的基礎和支撐,下游創新點是實現上游創新點的進一步升華;缺損一個環節,前后無法互相支持,就可能給整個成果造成硬傷。所以,成果的創新內容不能僅僅是單純的毫不相干的內容相加或者平行羅列在一起;更不能采取拉郎相配的辦法,把根本不存在任何合作關系的研究單位的毫無邏輯關系的創新內容,臨時拼湊在一起。
7、提名書在語言文字表述上必須“讓同行看著有水平、讓外行看著有高度”
很多科技獎勵都要經過網絡評審,而網絡評審主要是網評專家一個人在計算機終端按評審標準對成果提名書進行背靠背審閱打分。網評專家的選擇原則是“專家跟著學科走”,成果涉及什么樣的學科,就有可能抽到什么樣的專家。每個成果都會不可避免地面對許多非小同行專家,甚至是大外行專家。一般來說,評審專家中同行少、外行多;由于專業有差距,80%以上專家有可能看不懂你的提名書。所以在語言文字表述上,如何能打動80%的外行專家并使其投贊成票,是報獎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撰寫提名書時,語言文字不能太過于專業或者學術化,要盡力做到讓80%的專家看懂80%的內容即可,亦即“讓同行看著有水平、讓外行看著有高度”。
申報科技獎勵成功與否,成果本身的水平占主要因素,但報獎前的準備工作同樣意義重大,故有“七分研究內容,三分藝術加工”的說法。“三分藝術加工”不是弄虛作假,也不是嘩眾取寵,是在充分了解成果創新內容與貢獻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各個獎種的申報標準與條件,精準選擇獎項,量體裁衣,有的放矢,努力凝練提升提名書的質量。通過這樣的“加工”,優秀的成果才更容易脫穎而出,金子才會閃耀光芒。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