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北京市發布《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4月17日正式提交。在此,科獎在線帶大家了解一下北京市科技獎。
按照2019年發布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北京市獎分為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杰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每年授獎名額: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2人(科學研究類不超過1名,技術研發類不超過1名),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10人(科學研究類不超過5名,技術研發類不超過5名),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10人。三大獎每年總數不超過200項,一等獎不超過50項(特等獎不超過2項)。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30名,授獎單位不超過20個;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名,授獎單位不超過10個;二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名,授獎單位不超過7個。
(1)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沒有盲從國家科技獎的定額定標的評審制度,在提名等級:分為“一等獎(含特等獎)”、“一等獎”、“一等獎或二等獎”三個選項,方便獎勵申報人員自由選擇。筆者認為,省部級獎勵不同于國家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的獨立表決的評審制度過于殘忍,要根據自己獎種特點,設置合適的評審制度。
(2)三項以上(含三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包含同一人的,該發明人必須列入項目候選人。三篇以上(含三篇)代表作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是同一人的,該作者必須列入項目候選人。這種設置,保護了文章和專利作者的利益,也是值得其他省市參考推廣的。
3、北京市科技獎有多難
科獎在線統計了近3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的受理和授獎情況,具體見下表:
(1)人物獎有多難
人物獎,2021年報名人數井噴,達到198人,獲獎率也創最低,僅8.1%。隨著國外人才引進、國家級人才稱號的增多,2022年度,預計申報人數再創新高、獲獎率再創新低。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每年最多有2個名額,實際除2019年外,僅有1名科學家入選,來自科學研究類,且都有院士頭銜。其獲獎率也是所以獎種里面最低的,僅2-4%之間。從每年的推薦名額看,大部分科學研究類提名者都有院士頭銜。
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每年不到10個名額,從獲獎名單看,科研研究類基本都有國家級人才稱號,技術研發類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獲獎率,2021年最低,僅6.3%。
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是所以獎種里面獲獎率最高的,2020年獲獎率竟然達到100%。
(2)科技獎有多難
2020年到2021年,三大獎報獎項目從500+增加到近900項,北京市適時增加了獲獎項目數量從150項到近200項,即便如此,三大獎獲獎率也是逐年降低,從30%獲獎率降低到22%。
隨著科技部對省部級獎勵的重新認證,北京作為我國科技、教育、產業的聚集區,三大獎申報總數有望超過1000項,其獲獎率將降到20%一下。
(3)特等獎有多難
近三年,北京市特等獎項目申報總數接近150項,但是獲獎項目僅1項,來自2019年的京東方科技集團公司,在2020年、2021年均無特等獎項目出現。近幾年,各省各社會科技獎,特等獎項目頻出,其評審尺度、評審質量值得推敲。
附:近三年北京市科技獎提名名單、獲獎名單
(點擊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