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1年以來,中國內地應屆博士逐漸愿意到三流大學執教?”
一個提出于2021年的問題,近期又有了新回答。
我們收集了一些信息量較大的回答,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
稅前最少50W+
@eric mun(MD & PhD)
最近偶然刷到江蘇省某高職(非南京),估計最少可以拿到50+稅前(該校7級副高稅前28+),說實話,很心動,而且由于專業的稀缺再加上成果和學術兼職什么的,稅前50+也極有可能,這在cas可不是所有正研能拿到的。去么?哈哈
發布于 2023-03-25 23:41
三年兩篇核心即可
@ZEGBUL
昨天看到一個答主,深圳職院的,37萬,除了上課,就是每個聘期(三年)兩篇核心。
這不香?
香麻了好嗎。
??茖W生本來教學上也沒啥壓力,隨便拿捏,科研更是,兩篇中文核心,我丟。別小看博士期間的科研訓練,我當年博士論文理論綜述寫了60幾頁還覺得意猶未盡,而我碩士論文全文才90幾頁。不過各學科不一樣,我文科的,純文,文史哲的文。
這個向下兼容的趨勢其實是兩方面共同促進的,一方面,頭部高校逐漸飽和,競爭難度加大,留下不容易,另一方面,廣大二三本,特別是發達城市的學校,為了增強實力也開始大力提高待遇引進人才。
這就導致了,進三流高校收入不一定比頭部高校少(看地方,比如我開頭提到那個專科,據我所知,川大很多教授,特別是文科的,都達不到那個工資水準),但是生活艱難程度低很多,工作壓力更小,自由支配時間更多。
比如今天雖然是國慶節期間,但我已經在沙發上躺了一個多小時了,躺平擺爛真舒服,而且對腰有好處。。而我以前在某985的導師,據我所知他國慶節可不輕松,一般就休一天,最多兩天,他是嚴格按照星期來安排工作休息的,對他來說只有周六周日才是休息日,放不放假不影響他,除非過年。就算是周六周日,也基本在處理人情世故。
當然,我只是一個追求安逸的四川人,一家之言,鴻鵠們還是別學燕雀。
編輯于 2023-01-29 20:06
早點來泰山學院,過躺平的人生
@有懷投筆
歡迎來泰山學院,任何學校任何專業的博士都要,海外博可走一事一議,土博安家費五十萬起步,一律給編制。這幾年來的最牛的一個是本科北大哲學系,研究生階段轉數學的博士 入職直接給正高。無任何科研壓力。
說我編的 你們去搜一下泰山學院趙之光的簡歷看看,他是當年泰安市的文科狀元,現在在泰山學院數學學院。碩博在海外讀的代數邏輯,入職的時候給的正高。
“任何專業,任何學校的博士”至少要專業和泰山學院已有的專業對口,來了可以給講師起步的永久編制。另外別只投簡歷啊,你們給人事處打個電話打聲招呼,不然就泰山學院的行政效率猴年馬月會看到你們的簡歷。而且人事處也知道大多數人投簡歷不是實心實意來的,有更好的地方去不會來泰山學院,真有意向的最好現場去一下,你會發現你報的那個二級學院的院長和書記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食宿費路費都報銷。
總之博士來泰山學院真的很好進,而且就我的觀察而言,如果來了之后不打算評職稱,科研壓力無限趨近于0。領導真安排什么活,你不打算晉升也不用看他們臉色,一甩手就推了,每周上完這幾節課就可以休息,在這待幾年真的能把人待廢。如果想跑路的話,難度有點大,除非有勇氣不要檔案。
最后提一句,泰安的房價有點違反直覺,甚至泰山區的房價在省里按區縣排名都能進前五了。
編輯于 2023-03-15 10:47
南開博士自帶青基入校
@馮博有料
坐標天津,三流大學,從2019年開始中國內地應屆博士已經愿意到我們學校執教了,高校教職已經越來越卷了。
有著25年教齡的高校教師,不請自來。
我們學校是一個老牌二本院校,近幾年隨一本招生,屬于三流大學。2019年我們教研室招聘教師的時候,我是面試評委,那年我們教研室招的老師是河北師范大學應屆的博士,年齡30歲左右,屬于教學科研崗。
到了2020年的時候,我們教研室招了一名來自南開大學生物化學應屆畢業的博士,年齡30歲左右,也是教學科研崗。
2021年,我們教研室招了兩位博士,一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應屆畢業的博士,年齡在30歲左右;一位是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畢業的博士,已工作了兩年,年齡在40歲左右,均屬于教學科研崗。
今年,我們二級學院招了2名科研崗老師,一位是畢業于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博士,自己帶了一個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一位是畢業于浙江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年齡均在30歲左右。
再說說我了解到的今年博士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原來我帶的一個本科生,今年從軍事科學院病理生理學專業博士畢業,今年30歲,他在找工作的時候,本來想去河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但是無奈文章少一篇,所以最后去了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發布于 2023-03-17 11:49
公積金3000+
@Ustinian I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他們認清自己以后,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舉一個我所知道的博士入職三流大學的待遇:
雙非大學講師崗位,享受副教授工資待遇,坐標是在山東二線內陸城市普通二本大學,博士入職一年多。
個人條件:985碩博連讀 生物化工相關專業畢業,5篇SCI:二篇一區(排名第一),二篇二區(排名第一),一篇三區(排名第一),其他掛名若干……
公積金:3000左右,一年大概3.6w左右。
一年工資到手:月工資到手6000多x12+市里博士津貼(3000/月(補貼三年),學校學院會扣除部分,到手大概2500x12)+年底績效+精神文明獎獎勵獎金=總年入12.5w左右(不含課時費)。
安家費:80w(購房即可免稅一次性獲得80w, 豪!前提先發表五篇SCI)。
考核要求:合同五年:發表高水平SCI 三篇、拿基金30萬或橫向30萬。
工作崗位心情:頭發日漸稀疏。
學校環境:學校環境優美,平日操場鍛煉,心態好,和年輕人打打球一塊感覺年輕了不少。
工作強度:所有法定假日+超長寒暑假+不坐班。
城市生活壓力:位置有點偏,均房價大概1w/平左右,家里支援點首付,公積金還貸,總體還好。
穩定性:備案制(和體制內編制差不多,不用過于擔心)。
大家沒必要杠,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追求,看個人選擇。個人感覺在大學工作挺好的,穩定,地方房價也不算高,學校環境單純,和年輕人一塊還心態年輕哈??吹絼e人老是抱怨這行收入低,但這與自身有關,如果努力做課題,也肯定有額外有獎勵。另外上班強度低,性價比較高。吃喝不愁,上班環境單純。
讀書11年,最有活力、平臺最好的階段都沒有那么多的論文產出。要他去985和別人競爭,實在是信心不足,他很害怕,怕自己還沒有拼出一份事業,身體就垮了。大家都很關心學術大佬們的優秀和成就,很少有人關心這些成就背后的代價。所以也就按照他自己的能力上限與下限選擇了一個適合他自己且性價比最高的地方。
萬物生長,各自美麗,有意義應該是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掌握生活的節奏,工作之余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課講好多和學生交流,而不是完全被壓力推著走。
編輯于 2023-01-11 20:53
每月8000,融入生活
@風知道的故事
讀博期間,由于課題特殊,我常常通宵在實驗室做實驗。實驗室有兩臺機器,我守著其中一臺機器的同時另一臺機器不乏其他研究生在此做實驗。幾年下來,剛入學的碩士、碩士畢業之后的普博、即將畢業的老博、等待出站的博后我都見過認識不少。作為理工科性質1博士,晦澀難懂、復雜拗口以及綜合體系充足是每一篇博士論文最真實的寫照,一篇博士畢業大論文的組成至少可以分組為4篇sci,三篇碩士論文的工作量。在這種環境下,學院延畢率70%也不足為奇。
博士的天花板可以很高,博士的底限也可以很低。人們常說博士與博士間的差距比人和狗還大,這句話并不假。從我們這畢業的博士有去香港、美國、新加坡多地做一輪博后后引進回國內985等高校,也有土博畢業去中西部211或者東部雙非的。前者需要的不僅是十篇以上高質量sci還需要國內老板能量足夠大,后者也需要1-2篇高水平論文才有議價的資格。然而一個學院一屆畢業的博士好幾十號人,近年來都快一屆百人了,兩篇水刊畢業的老博也大有人在。這種質量,放十年前還能去一下擴招后的一本,這年頭卷得飛起也難。長期做科研脫離正常社會又沒有實習經歷,地方政府與企業也不吸納。一身屠龍記放到社會上卻難以施展。
普通人很難理解為之從本科奮斗十年的知識才拿到的學位有多珍貴,也很難理解寂寞的深夜一個人做實驗改圖表不斷拒稿返稿一個人掙扎的痛苦。不是每一個課題都代表著前沿,換句話說代表著頂刊,充分發掘后也只能投水刊的坑逼課題比比皆是,最后搭進去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時光換來一個博士學位,一身技能點科技樹好學校夠不上,社會看不上,這就是大部分普通博士的真實寫照。
我第一年剛去實驗室認識的博士,就是以上情況,苦苦掙扎后夠著畢業條件底線走人,去了山東的淮坊學院當講師。只用上上課,課題和科研項目是別想了,一個月8000,上完課就回家看電視釣魚。當地房價不高很快就買房、結婚、生孩子,走完普通男人的三部曲。
中國有一個很殘忍的現實,能稱之為搞科研的學校只有頭部二三十所,這被稱為985高校。上層學校壟斷了大部分科研資源,全國數得出來的實驗室、國家以及省里的科研項目、四青人才都集中于這些高校。再下來的高校老師除非戴帽子或者學院領導級別基本連實驗室正常的試驗條件都難以保證。自然界的叢林法則在中國高校圈表現得非常真實。
生活總是趨于平淡,而趨于平淡的人也終將融入生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