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個帖子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一位中山大學的學生發帖爆料,一位“富姐”申請到了貧困助學金。
這位同學,平時用著“蘋果全家桶”(Macbook、iPad、iphone、airpods、apple watch),逢假期出去旅游;
并且買了1517元的王嘉爾演唱會門票,還不時發朋友圈“炫富”。
看起來與“貧困”絲毫不沾邊,卻偏偏成功申請了貧困助學金,還是“特別困難”的級別。
有人勸她“沒必要申請貧困助學金”,她卻表示那是自己一天只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沒有任何問題。
與此同時,熱搜上還有另一個新聞:天津某大學有一位大學生,流著淚傾訴自己的貧困助學金名額,被一位經濟狀況并不差的同學給擠了下來。
他表示,那位同學平時穿著真aj,用著iphone14 pro max、ipad,平時經常出去聚餐、旅游,而自己則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他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被貧困的爺爺奶奶撿回來養大的;高中時,爺爺去世,家里只能靠每月420元低保生活。
往年,學校的四個助學金名額里,都有他,今年卻被這樣一位同學頂替了。他流著淚說自己買一罐可樂都要猶豫很久,每一塊錢都是救命錢。
視頻發出后,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大家都在呼吁要嚴查此事,希望助學金能給到真正需要的同學手里。
然而,就在網友們對其表示深深的同情時,反轉出現了。這位視頻里的男生,被發現情況并非真的如他所說的那么困難。
有同校同學爆料,他平時的消費并不低,花3000元租房,用8000多元的高配游戲筆記本電腦ROG,還有一個ipad mini,也穿著上千元的鞋子,與他口中所說的“省吃儉用”并不相符。
而他也在社交平臺上承認了這一點,表示這就是他的全部了,并稱“孤兒也有虛榮心”。
但大部分網友并不接受這一說法。
由此,網上引發了一個討論:貧困生可以高消費嗎?
有網友認為,有高消費就不算貧困生了;也有網友認為,拿助學金來享受不行,自己賺的錢就可以。
確實,助學金原本是國家出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的補助,卻被部分學生當成了“享受生活”的補貼,這已經違背了助學金的初衷。
況且,還有一些拿助學金的學生其實經濟條件并不困難。
曾經有人提問,貧困生該不該看演唱會?
如果你有能力靠自己省吃儉用,或是成績優異拿獎學金,又或者是打工賺錢支付得起門票,那么沒有任何問題。倘若你是拿著貧困助學金去買的,那確實是不應該的。
正如網友所說:別活成了普通學生都高攀不起的樣子。
能去看演唱會、買蘋果等等不必要的消費,都說明生活還有余力。真正有困難的人,是不會拿著助學金去高消費的。
真正的貧困生是怎么樣的?
去年,清華大學“樹洞”里的一篇文章,觸動了許多人的心。一位學生詳細精確地記錄了自己每天在食堂的每一分花費:
一日三餐加起來都不超過10塊錢。
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滿足自己一年生活費3200元的預算。
而這3200元也并非來自他的父母,而是自己拿的各項獎學金和助學金,在扣除了學雜費后和購買必要的學習用品后剩下的。
為此,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無法承擔班級出游花銷,錯過了和同學的合照……
盡管如此困難,但他每月還能存下100元。
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他覺得自己有能力養活自己的時候,不僅主動拒絕繼續領助學補助,并且每學期花費3200元資助4個貧困山區孩子,把愛繼續傳遞下去。
他說:“因為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
有人拿著助學金享受生活,有人省吃儉用資助山區孩子。
而許多申請了助學金的人,并非真正的貧困生。尤其是那些明明經濟條件不差的人,還去申請助學金,顯而是十分自私的做法。
如果你有能力承擔“高消費”,那請把助學金讓給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一邊拿著助學金,一邊享受生活,還希望占據道德高線,得到別人的認可。
而高校對于貧困助學金的發放方式和公平性,也值得反思。他們是否真的重視這筆助學金的發放,是否真的發放到了有需要的學生手里,是否在發放的時候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等等。
南京理工大學的做法就很值得鼓勵。
南京理工大學曾于2016年啟動了“暖心飯卡”項目,對全校在校本科生的飯卡刷卡記錄進行數據分析,每個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一個月總消費不足420元的,被列為受資助對象,每個月將收到補助,直到畢業。
他們采取直接將補貼款打入學生飯卡的方式,學生無需填表申請,不用審核,甚至在收到補貼前,學生也不知情。
校方表示,不少家境貧困的學生因為面子原因不愿意申請貧困生獎助學金,一些公開的評審和公示可能會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做是想在確保學生尊嚴的基礎上,給貧困生送去溫暖。
這樣的校方,潤物細無聲,是真的對學生重視和用心。比讓家庭困難的孩子為了爭那幾個貧困生的名額一個個在講臺上自揭傷疤強多了。
也許,很多人以為,在如今的生活里,已經少有真正的“貧困”。
實際上這樣的群體確確實實存在,但他們往往并不被看見,出于自尊,他們往往也不愿被發現。
而在生活中,不說提供幫助,但至少我們不能剝奪他們的權利。
明明自己并不困難,卻去占據貧困助學金的名額。明明確實有人比你更困難,你卻因為看不見他們就不肯承認他們的存在。
尊重他們的存在,尊重他們的權利,就是普通人最大的溫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