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年基金評審感受(工材口):要求A+B不超過30%
2024-06-17 13:36:44
作者:材料學網 來源:材料學網
分享至:
筆者匯總下自己和網上一些專家的觀點和感受,讀者朋友們可以同時對照著看看有沒有這些問題,同時也能為未來寫別的本子做一些參考。
本子質量好,代表作硬的,很少,可以說就遇到,某985,給了A。另外B給了3個(其實本來有一個是C,是C中最好的,考慮到申請人已經34歲了,心軟了,給了B)。因為今年收到的這批本子水平分布比較正常,總體上基本按照基金委要求的比例進行評審的。以前審本子,碰到過整體很優秀的(給了60%),也碰到過整體都很差(給了15%)。
60%以上的本子都存這個情況,Hindawi、Frontiers、MDPI雜志社的期刊,還有IEEE、ACESS等等,這些文章所占比例太高。還有部分本子,所有代表作都是開源期刊。生化環材等口子還是有一些不錯的開源期刊的,但是信息口的開源期刊,貌似水平都……當然,Remote sensing這類開源期刊的還馬馬虎虎說的過去,不至于說減分(雖然現在一年6000多篇,TOP也被拿掉了),但是很多申請人拿著曾經唄預警或者被HOLD ON的,且影響因子比較低的期刊論文當代表作(即使這樣,五篇代表作也沒湊齊),這就有點過分了。
差一點的本子“只陳述不分析”,稍好點的本子“只分析不總結”,質量高的本子“先陳述、再分析、再總結”,然后引出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評審中遇到很多本子就直接復制粘貼了已有文獻方法的思路和技術路線,缺乏會相關領域研究現狀的歸納總結。也有不少本子只是簡單分析了傳統方法、經典方法或陳舊的改進方法,且分析偏簡單,尤其是對于局限性的分析不足,或對該方向及該類方法整體的分析偏薄弱,未能很好地體現出本項目研究相對于近幾年重要改進研究成果的價值和必要性。 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關鍵科學問題找的點不準確、關鍵科學問題聚焦點太小、把關鍵技術問題當作關鍵科學問題。更有其者,幾個關鍵問題的標題是類似于“XX對XX構成嚴重挑戰”、“XX大大增加了XX處理的難度”。(還好細看具體內容,雖然標題不準確,但是內容基本上描述是準確的,因此沒有因為這個減太多分,最后這個本子是B。但能否保證所有評審人都會細看內容嗎?很多評審人可能看了標題就直接下結論了,關鍵問題提煉不夠準確) 很多本子研究方案,直接給出了詳細的步驟、實驗、流程。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是讓申請人說思路、說想法,有一定篇幅的詳細步驟公式是必要的,類似于“生化環材”、“醫學”口的預實驗,但是不能從頭到尾都是詳細步驟和公式(其他口的讀者朋友也請注意這點),這樣會給評審人這樣一種感受就是項目已完成(而且這種本子的詳細步驟和公式都是用的很常規的方法,創新性偏弱)。 基金委給的標題是“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很多本子都只寫的創新之處,就是“本項目提出了一種改進的xxx,通過xx,實現xx”。那么特色寫了嗎?很多本子都沒有提及。特色應該是“相對于現有方法/理論/框架,本項目有什么不同之處”。 可行性分析是申請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很多申請人只是用申請書中其他地方的內容復制粘貼一下,半頁紙左右敷衍了事。寫得好的可行性分析應該是從理論上、機理上分析為什么可行,從研究基礎上看出為什么可行,從研究條件上看出為什么可行(反正筆者當時青基的可行性分析寫了2頁多,而且內容和后邊的“研究基礎”內容都不重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