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孫院士拒絕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推薦始末
2024-07-09 14:09:29
作者:詮釋干貨 來源:詮釋干貨
分享至: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獎章和800萬元獎金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申報制不同,國家最高科技獎采取的是推薦制。具體到中國科學院,如果推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必須首先由其所在研究所推薦,再由院里審核統一上報。記得在2009—2011年之間,過程工程研究所準備啟動這項工作。所務會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推薦郭慕孫院士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經過多方努力,申報工作本來已經看到了希望,但最終由于郭先生堅決拒絕而不了了之。本文作者當時擔任所長助理,親身參與經歷了事件的全過程,至今記憶猶新。郭慕孫生于1920年,是國內外知名的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瑞士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1956年放棄在美優厚待遇攜全家回國,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簡稱化冶所),歷任研究員、代所長、所長、名譽所長。郭慕孫是中國流態化技術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一貫致力于用流態化理論與技術解決國家化工、礦產資源利用重大需求,是我國過程工程、生物化工和顆粒學三個學科的創建人。郭先生是國際流態化技術學科領域有聲望的科學家,2008年被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評選為化學工程百年開創時代50位杰出化工科學家之一,也是國內唯一的一位。當年,所務會討論為郭慕孫推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認真對照相關條件,對郭先生的科學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貢獻、社會科技界威望等進行全面梳理,理清了推薦的基本思路。同時,對近年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情況進行分析對比,進一步增強了推薦郭先生的信心。所務會決定,由主管科技獎勵的副所長牽頭,我協助副所長工作并具體協調推進,另從管理部門和郭先生所在實驗室抽調得力人員,共同組成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推薦工作小組。受所務會委托,我帶人到郭先生家,當面轉達所務會決議,聽取他本人的看法和意見。沒想到,第一次就碰了釘子。他首先感謝所里的重視,爾后謙遜地表示,雖然一生從事科研工作,做過不少事情,但成就和貢獻不大,與獲此殊榮的科學家比還有差距。無論我們怎么說也無濟于事,他最后就是不同意推薦。我們如實向所長和其他所務會成員作了匯報。之后,所長和黨委書記等多次親自做工作,郭先生仍然不松口。此期間,推薦工作小組收集材料等籌備工作照常進行。半年之后,有位上屆的所領導建議,所里做不通郭先生的工作,以中科院的名義說不定可行。經所務會同意,我們試著與院里的主管部門進行聯系溝通,主動聽取他們的意見。由于郭慕孫在院里的知名度很高,主管部門對他比較熟悉,加之聽了我們的具體匯報,所以他們也認為申報有希望,可以按照所里的方案試一試。回頭再去做郭先生的工作,我們更有底氣了。第二次的時候著重與他講,推薦這件事不僅是個人的事,而且是研究所的事,是科學院的事,代表的是全所和全院。這一次他沒有當面回絕,答應再考慮考慮。一周以后,經過反復思索,郭先生打電話告訴我們,表示尊重所務會的決定。總算本人同意推薦啦!這一回,推薦工作小組放開手腳,加快了工作步伐,以確保在翌年的正式申報前完成全部任務。快到年底了,推薦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就在我們信心滿滿、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想不到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以至于推薦工作前功盡棄。記得有一天,郭先生專門找到所長,鄭重表示,不同意為他申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態度之堅決已是無可挽回,絕無商量的余地。原來,一個時期以來,他一直放心不下這件事。這次他顧慮最多的是,一旦申報成功了,擔心影響他的學生和整個團隊再申報獎勵。他一再表達的意思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工作是大家做的,甚至是兩三代人完成的,成績和榮譽不能記在我一個人身上,決不能因為我個人獲獎對別人造成不利影響;第二,自己已是耄耋之年,獲不獲獎已經意義不大,而年輕人、后來者不一樣,榮譽對他們更重要、更有意義。后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員出面做他的工作,怎么解釋和勸說均無濟于事。無奈,推薦工作只能到此終結。到2012年底,郭慕孫院士不幸去世。現在看來,推薦未果不得不說成為一件憾事。為了此番推薦工作,我們確實沒少忙活,但大家毫無怨言,一點兒也不后悔。相反,倒是從中學習領略了郭先生的高貴品質和高尚情操,進一步懂得了應當如何對待事業,如何對待榮譽,如何對待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老先生放得下名利,卻取得了事業和人格的雙豐收,贏得了人們的由衷敬佩和廣泛贊譽。作為科學大家,他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為祖國科技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他所思所想都是國家、集體和別人,唯獨沒有自己,為科技工作者樹立了為人處世的光輝典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