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9年發布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北京市獎分為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杰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每年授獎名額: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2人(科學研究類不超過1名,技術研發類不超過1名),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10人(科學研究類不超過5名,技術研發類不超過5名),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每年不超過10人。三大獎每年總數不超過200項,一等獎不超過50項(特等獎不超過2項)。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30名,授獎單位不超過20個;一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5名,授獎單位不超過10個;二等獎單項授獎人數不超過10名,授獎單位不超過7個。 (1)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沒有盲從以往國家科技獎的定額定標的評審制度,在提名等級:分為“一等獎(含特等獎)”、“一等獎”、“一等獎或二等獎”三個選項,方便獎勵申報人員自由選擇。筆者認為,省部級獎勵不同于國家科技獎,一等獎、二等獎的獨立表決的評審制度過于教條,要根據自己獎種特點,設置合適的評審制度。 (2)三項以上(含三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包含同一人的,該發明人必須列入項目候選人。三篇以上(含三篇)代表作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是同一人的,該作者必須列入項目候選人。這種設置,保護了文章和專利作者的利益,也是值得其他省市參考推廣的。 3、北京市科技獎申報難度 科獎在線統計了近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的受理和授獎情況,具體見下表: (1)人物獎 人物獎,2021年報名人數井噴,達到198人,獲獎率也創最低,僅8.1%。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每年最多有2個名額,實際除2019年、2022年外,僅有1名科學家入選,來自科學研究類,且都有院士頭銜。其獲獎率也是所以獎種里面最低的,僅2-4%之間。從每年的推薦名額看,大部分科學研究類提名者都有院士頭銜。杰出青年中關村獎每年不到10個名額,從獲獎名單看,科研研究類基本都有國家級人才稱號,技術研發類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獲獎率,2021年最低,僅6.3%。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是所以獎種里面獲獎率最高的,2020年獲獎率竟然達到100%。 (2)科技獎 2020年到2022年,三大獎報獎項目從500+增加到近900項,北京市適時增加了獲獎項目數量從150項到近200項,即便如此,三大獎獲獎率也是逐年降低,從30%獲獎率降低到22%。隨著科技部對省部級獎勵的重新認證,北京作為我國科技、教育、產業的聚集區,三大獎申報總數有望超過1000項,其獲獎率將降到20%一下。 (3)特等獎 近5年,北京市特等獎項目申報總數接近150項,但是獲獎項目僅2項,來自2019年的京東方科技集團公司和2022年的北京城建集團的北京大興機場項目,在2020年、2021年均無特等獎項目出現。 我們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成果來報獎,但并非專利多、文章多、效益多就能獲獎,各類獲獎項目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項目要有意義(四個面向,國家戰略,國計民生),從材料寫作來講,要闡述項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國家、行業、地區的意義; 項目成果代表國內最高水平,從材料寫作來講,要通過技術指標對比和國內外專家認可來闡述項目的先進性; 故事完整,得到內外行專家的高度認可,從材料寫作來講,要邏輯清晰、內容科普,把“問題-創新-效果”等核心要素表達清楚; 具備較高的說服力,從材料寫作來講,要尋求充分的證明材料,如自然科學獎的第三方評價; 材料、團隊、人員沒有明顯瑕疵,從近幾年各類獎勵的申報與評審來看,存在論文撤稿、項目造假的團隊難以獲獎。 2、發明獎與進步獎的異同點 目前國內獎勵提名書,發明獎和進步獎的提名書一模一樣。很多老師分不清一個成果到底是申報發明獎還是進步獎,誤認為只要發明專利多或者經濟效益少就可以報發明獎,其實絕非如此,我們對兩者異同點闡述如下。 從材料寫作角度講,如果申報發明獎要采用更多技巧體現技術的首創性、顛覆性,如果說不清楚,大概率應該申報進步獎的。 目前國內省部級獎勵里面,自然獎約占15%,發明獎占5%,進步獎占80%。由此可見,發明獎申報是極其困難的。 3、代表性論文、專利如何選擇? 要選擇高質量論文(高水平期刊、高影響影子、高引用、高被引、高度評價、高社會影響力,提供證據); 要選擇高質量專利(專利獎、國際專利、轉化、訴訟、專利分析等,提供證據); 支撐材料與技術內容密切相關; 代表性論文是否必須填寫國內期刊?鼓勵但不強制。 4、答辯PPT何時制作為宜? 近幾年北京市科技獎勵,無論是申報一等獎還是二等獎都需要進行答辯,大部分團隊都是在提交完成申報書后,根據獎勵辦通知要求,再制作答辯PPT。 實踐證實,這個常規模式在獎勵申報工作中是錯誤的。 正確模式是,獎勵提名書初稿撰寫完成后,根據提名書制作答辯PPT,然后根據答辯PPT反過來修改獎勵提名書,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可更好的梳理創新點的邏輯關系、呈現形式、語言表達合理性。 我們可能需要幾個月撰寫一份獎勵提名書,但專家評審僅需要30分鐘以內,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專家的眼球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一般需要搞明白獎勵提名書書撰寫的幾個問題: 1、寫提名書的目的 在有限空間和時間內,向評審專家(大同行、小同行專家)展示最有用的消息(或專家最想看到的消息),獲得專家認可,爭取獲獎; 評審專家:根據大同行專家還是小同行專家,改變寫作策略;一般來說,政府類獎勵的評審專家以大同行為主。 最有用消息:不是官話套話,要把創新成果的技術指標、先進性及應用情況,要以醒目的形式、科普的語言展示出來。 2、提名書三大關鍵內容 為什么做?在項目背景與總體思路中,重點描述項目的重要性、緊迫性、成果的意義,存在的技術難題與復雜程度; 怎么做的?在主要技術內容中,重點描述創新技術、技術特點、技術指標的先進性、國內外肯定情況等; 做的怎么樣?在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中,重點描述創新技術產生的重大的產業價值與社會效益,一般要求呼應項目背景。 3、提名書寫作的總體思路
(點擊閱讀):
4、項目簡介的寫作技巧
5、項目背景與總體思路的寫作技巧
第三方評價在獎勵申報書里面是極其重要的,是通過第三者角度客觀、真實、準確評價項目的首創性、先進性和技術價值。
北京市對獎勵提名書做了一定調整,自然科學獎中保留了第三方評價與學術應用情況的內容,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中刪除了第三方評價的模塊,但仍需要在主要技術內容描述中呈現第三方評價的內容。
(1)自然獎—第三方評價素材
(2)發明獎、進步獎—第三方評價素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