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媽式”學術不端?浙江大學最高層次獎學金本科生獲得者與其教授母親同發論文遭質疑!校方回應
2024-11-22 10:28:25
作者:科研大匠 來源:科研大匠
分享至:

據媒體報道,11月17日,有網友稱,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該校環境與資源學院21級本科生宋某某發表的論文《海藻酸鈉接枝聚丙烯酰胺/介孔硅復合水凝膠去除水中亞甲基藍的研究》,宋某某本人為第一作者,其母親李某某為第三作者。李某某現為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該論文的第二作者則為李某某指導的研究生。


該網帖還提到,疑似宋某某父親宋某在一篇論文后的致謝中提到,感謝妻子李某某和小女兒宋某某小朋友。網貼還提及浙江大學本科招生辦向宋某某高中母校煙臺一中發出的一封宋某某獲得竺可楨獎學金的感謝信。一些網友因此質疑,這樣發論文的方式是否符合學術規范,宋某某是否應獲得竺可楨獎學金。

竺可楨獎學金:為紀念已故的竺可楨校長,浙江大學從1986年起設立竺可楨獎學金。也是浙江大學最高層次的獎學金 ,竺可楨獎學金每次評選24名,其中研究生12名、本科生12名。獲獎學生由學校頒發竺可楨獎學金榮譽證書、竺可楨獎章一枚和獎學金30000元。獲獎學生名單在校內張榜公布,列入校志,并在校刊中宣傳獲得者事跡。
1、學習成績特別優秀,曾兩次獲學校頒發的“優秀學生(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和兩次優秀學生綜合獎學金一等獎(包括本年度經學院、學園初評通過的),學習勤奮、開拓創新,勇于實踐,在學習、科研或社會實踐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綜合素質優秀;2、在某些學術問題上有較深入的研究,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取得較顯著的成果。11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此事件聯系李某某教授所在的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學院稱不了解此事。
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向記者表示,目前不了解這個情況,學院應該先了解情況再做交流。
11月18日下午,李某某所在的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一位負責人回復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學院已經關注到此事,正在研究此事,將會進行調查,肯定會客觀公正對待。父子、母子共發學術論文,這在學術界是存在的。諾貝爾獎歷史上,就有科學家父子因共同進行學術研究,而同時獲得諾爾貝獎的例子。英國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兒子勞倫斯·布拉格,就因創立極其重要的科學分支——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而分享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之所以沒有遭遇兒子是靠父親獲獎的質疑,而成為學術界的一段美談,是因為兒子確實為研究作出了貢獻。
學術界也沒有禁止親屬不能開展同一研究的要求,但要求親屬要在學術研究中作出獨立的貢獻,不能是“掛名研究”,成為“掛名作者”。
然而,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很多卻變了味。父母上陣“過度參與”,“代寫論文”……類似事件,我們報道過的在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類似事件就屢見不鮮,因此,網友的對此質疑再合理不過。


新京報評論認為,考慮到“掛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加之論文影響學生評優評獎,因此,涉事的兩所大學——浙江大學和魯東大學應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作出處理。
如果宋某某確實參與了研究,且是論文的主要作者,那調查可澄清質疑;而如果宋某某沒有參與實質研究工作,只是在其母親指導的研究生論文中掛第一作者名,將其作為自己的論文成果,那這屬于“拼媽式”學術不端行為。宋某某及其教授母親都要受到相關處理,以維護學術規范。
此次事件當事人宋某某作為浙江大學最高層次獎學金獲得者,是學校優秀學生的代表,還被校方大力宣傳,所以公正透明的調查,回應相關質疑,就顯得很有必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