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跨學科科學排名發布。 首屆跨學科科學排名由泰晤士高等教育與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合作推出。 本次排名為首屆跨學科科學排名,高校必須選擇參與并提交數據才有機會上榜。此次共有來自92個國家/地區的749所高校上榜。
跨學科科學排名的評估方法論基于三個主要支柱:投入、過程和產出。
每一個支柱代表了研究項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涵蓋了從學術資源的投入到研究成果的產出。每個支柱又細分為若干具體指標,共有11個指標,全面衡量各大學在科研的各個環節中的表現。
這一評估體系充分考慮了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當前科學研究越來越強調學科融合的背景下,跨學科合作被認為是推動科學創新的關鍵。
在首次發布的跨學科科學排名中,美國高校表現尤為突出,共有七所高校進入前十名。麻省理工學院(MIT)憑借其卓越的科研實力穩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斯坦福大學,排名第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排名全球第三,成為亞洲排名最高的高校。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排名第四,杜克大學則位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五的高校均在工程和技術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充分體現了這些院校在跨學科科研和創新中的領導地位。
在亞洲,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僅是亞洲排名最高的高校,且以全球第三的成績展現了其在跨學科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南洋理工大學(NTU)排名全球第九,表現同樣出色。
在歐洲,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以全球第七名的成績成為歐洲排名最高的高校,進一步彰顯了歐洲在跨學科科研中的競爭力。
總體來看,亞洲共有370所高校上榜,幾乎占據總數的一半,遠超其他大洲,成為上榜院校最多的地區。新加坡是唯一進入全球前十的亞洲國家/地區。
在中國香港,排名最高的高校是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13位。香港城市大學超越香港中文大學,位居第25位,香港理工大學排名第29。中國大陸高校中,復旦大學排名最高,位列全球第16位。
中國臺灣的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21,繼續保持在國際學術界的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