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文《清華大學大力推進高水平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文中提到清華大學強化組織領導,規劃隊伍建設,建立教學評價預警機制和幫扶機制,實行教師退出機制。
退出、轉崗,能者留下
早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就通過實施初任者研修制度和修訂《教職員資格法》等方式來管理“不合格教師”;美英等教育強國也先后加入實施“教師退出機制”的陣營。
美國三大理工學院之一的佐治亞理工學院,在2021年10月批準的關于任期程序和任期后審查的變更政策引起美國學術圈的激烈討論,根據新政策,被認為效率低下且對學生成材貢獻不足的終身教職員工,可以在沒有同行委員會常規解雇聽證會的情況下被解雇。新規則稱其旨在確保問責制和持續強勁的表現。
據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 Carl DiSalvo稱,佐治亞理工學院將使用李克特量表按照五個方面進行年度審查,如果任何方面有 1 分或 2 分的結果,教職員工就會進入“觀察期”,面臨著被解雇的風險。
在國內,教師退出機制也在很多高校中執行著。
在2008年,華南理工大學就已經實行了教師“末位淘汰制度”。據悉,學校每學期組織全校本科生對老師進行網上教學評測,并根據評測結果進行排名。連續兩個學期排名在后5%的教師,則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學校組織同行專家、督導員和有關領導進行課程質量鑒定,并做出包括培訓、暫停開課資格、轉崗等相應的處理決定。
今年2月份,天津理工大學發文提到,建立教師轉崗退出機制,優化隊伍。一是針對任同級職稱時間長,教學、科研能力“雙弱型”教師,及學院認定不能勝任教學科研崗的教師須退出教師崗位,根據學校制定的空崗招聘方案,轉崗教師依方案競聘新崗位。二是建立警示機制,對初次確定轉崗教師實行1年警示期,期滿考核仍不能滿足崗位要求的教師實施競聘轉崗制度。
3月份,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發文表示學校堅決實施思政課教師師德“一票否決”制,建立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將政治思想把關融入教學科研、管理服務、評優評先、職級晉升等各項環節。
教師退出機制不止存在于高等教育。
1月7日,北京豐臺教育發展理事會2024年工作會上,通過了《關于推進豐臺區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2024年豐臺區將在“區管校聘”改革中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運用,探索建立教師退出機制。
6月底,天津市西青區印發了一份《西青區中小學教師聘期管理實施方案(試行)》,其中明確,自今年8月1日起,該區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將全面實行教師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終身”,對中小學教師職稱聘任實施動態管理,構建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將教師退出機制應用到實際,師范生的未來培育將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8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給未來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指了方向。
意見提到,大力支持師范院校建設,全面提升師范教育水平;強化高層次教師培養,為幼兒園、小學重點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教師,中學教師培養逐步實現以研究生層次為主;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計劃。
關于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學位,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學校師范專業本科或者其他相關專業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并獲得相應學位;取得普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碩士研究生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并獲得相應學位。
所以,一些師范高專院校更加抓緊了升本的步伐。
與此同時,在研究生師范培養上,教育部也在陸續進行諸多嘗試。
今年6月,《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發布,從2024年起,國家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本研銜接師范生公費教育(本科4年,教育碩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條件的公費師范生免試攻讀本校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再履約任教。
7月,在總結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首批30所“雙一流”高校試點經驗基礎上,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3所試點高校名單。從2024年起,這些高校將通過推免或在讀研究生二次遴選進行招生,重點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
政策在不斷優化,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專業、創新、有活力的教師隊伍出現,為中國教育事業注入新鮮血液,為祖國的學子撐起更廣闊的藍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