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步入尾聲,2025年已近在咫尺。2025年作為院士增選之年,增選工作將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究竟怎樣才能成為院士?需要滿足何種標準與條件,才有資格成為院士候選人呢?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里規定院士的標準和條件時都提到,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成就,并為中國科學技術事業或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可被推薦為院士候選人。國家級重大獎勵是院士評選的重要參考,也是當選院士的堅定底氣和有力佐證。
本文,高績(ID:gaojidata)匯總了近5屆(2017-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看一看,還未獲得院士稱號的各位學者,有誰有望出現在2025兩院院士增選名單中呢?
近400位,沖下一屆院士增選
在2017至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名單里,有超過200位第一完成人已然成功當選兩院院士,這無疑是對他們卓越科研貢獻的最高肯定。另有超300位第一完成人以非凡的成就,入圍近5屆兩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而其余的第一完成人,無疑也都是院士“儲備軍”中極具潛力與競爭力的佼佼者,在未來的院士評選中,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很有可能繼續脫穎而出,成為新一批兩院院士的一員。
高績對近5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進行篩選,篩選原則如下:
-
僅篩選項目的第一完成人;
-
已當選兩院院士者不納入名單;
-
已入選2015-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者(注:2015、2017、2019、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及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2015、2017、2019、2021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及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不納入名單;
-
年齡超過65周歲(按2025年增選年計算)的第一完成人不納入名單。
20余位學者,入選概率大
在篩選符合條件的名單中,有10多位學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獎項,他們個個堪稱所屬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與杰出代表。
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鞠楊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深部能源開發巖體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及應用”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歷經近20年不懈攻關,鞠楊團隊協同四川大學、深圳大學、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發明了深部巖體結構及應力場透明解析技術,為深部能源安全高效開發保駕護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馬曉華牽頭的“高能效超寬帶氮化鎵功率放大器關鍵技術及在5G通信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成績的背后,凝聚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寬禁帶半導體團隊數十年的研發心血。多年來,團隊瞄準寬禁帶半導體前沿技術,勇擔強“芯”使命,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推動我國寬禁帶半導體技術研究邁向國際先進行列,為我國寬禁帶半導體的發展樹起了新的里程碑。
此外,在這些有望沖擊2025兩院院士的名單中,有7位學者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昭平,長期從事金屬結構材料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材料設計、組織調控和強韌化原理上取得了重要進展,主持的項目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對科研人員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而院士稱號則是我國科技領域的至高榮譽。這些在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嶄露頭角的科研精英們,已然站在了科技前沿的關鍵位置,他們以卓越的科研成果和創新精神,為我國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2025年院士增選,是他們邁向更高學術榮譽殿堂的重要契機。期待他們在未來的科研征程中持續發揮領軍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邁向新的高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