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新一輪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方案,鼓勵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湖南省科技廳等4部門發文,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步入“快車道”……這些政策受到廣大科研人員熱切關注。近日,就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這一熱點話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科技部相關司局負責人。
記者: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進展
如何?
相關司局負責人:2020年5月,科技部等9部門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選取40家單位開展試點。試點工作有力推動了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一是大幅提高了轉化成效。截至目前,40家試點單位向科研人員賦權成果超4000項。2023年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三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達36.25億元。二是充分激發了轉化動力。參與試點的科研人員普遍可獲科技成果轉化收益70%以上。僅2023年,試點單位對科研人員的現金股權獎勵就高達9.33億元。三是有力帶動了地方改革。在國家層面賦權試點的示范帶動下,有28個省(區、市)積極開展相關改革,試點高校院所已達700家。
記者:目前還存在哪些難點?
相關司局負責人:隨著改革不斷深入,一些難點逐漸凸顯。一是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尚未有效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模式與科技成果轉化規律不相適應;二是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有待完善,高校技術轉移機構還不健全、技術經理人的培育和激勵尚存短板;三是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的實施機制不夠細化,部分試點單位的盡職免責機制仍以原則性規定為主,難以落地,造成一些單位與個人“不敢轉”或“不想轉”。
記者:當前科研人員最關心的問題
及其解決辦法是什么?
相關司局負責人:從調研和座談情況來看,科研人員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職務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能否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圍。針對這個問題,自2021年起,已有上海市、浙江省、陜西省等17個?。▍^、市)先行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探索。其中,有10個?。▍^、市)明確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范圍,地方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經驗。二是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和高水平技術經理人隊伍匱乏。對此已有超過10個省份將技術經理人納入職稱序列,北京、陜西等地出臺了推動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的行動計劃、認定工作指引等政策。三是試點政策是否延續。下一步,我們將加緊研究制定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單列管理的制度文件,將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范圍內的高校院所。
記者:接下來,科技部還將推出哪些
硬招實招?
相關司局負責人:科技部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在系統總結相關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持續深化改革,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是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賦權政策由試點單位推廣至全國高校院所,讓更大范圍、更多數量的科研人員享受到改革紅利。二是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聚焦職務科技成果及其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建立更符合市場規律和成果轉化特點的管理考核機制,營造有利于改革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良好氛圍。三是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進一步加大對科研人員、技術經理人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激勵力度等。四是細化完善盡職免責機制。打消單位領導人員、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不敢轉”“不想轉”的顧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