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17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東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關鍵材料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24齊魯國際講堂(海洋微生物腐蝕與海洋工程材料發展)”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召開,國內外相關領域200余位學者和研究生參會。
會議現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侯保榮院士致開幕詞,希望本次齊魯國際講堂圍繞海洋微生物腐蝕與海洋工程材料發展等多個方向展開學術交流,為我國海洋工程技術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德國國家科學院Friedrich Widdel院士作“From Overall Biodegradation to the Players in Marine Microbiology”主題報告,深入探討了生物降解過程的整體機制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特別是海洋微生物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角色。美國微生物學專家、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Ji-Dong Gu教授作“Cultural Heritage Microbiology and Preservation of Angkor Monuments in Cambodia”主題報告,探討了文化遺產微生物學在柬埔寨吳哥遺址保護中的應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Wolfgang Sand教授作“Mechanisms of Biofouling and Biocorrosion”主題報告,探討了微生物在海洋及工業環境中引發材料表面污損和腐蝕的復雜過程。
會議互動交流
國家基金委杰青項目獲得者、農業農村部成都沼氣科學研究所承磊研究員作“石油烴厭氧生物降解產甲烷,從生物學發現到地球化學指示特征”的主題報告,聚焦于石油烴在厭氧條件下的生物降解過程及其伴隨生成的甲烷,闡述了這一生物學現象的基礎發現及其在地球化學中的重要指示特征。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北京大學劉娟教授作“微生物-礦物界面電子傳遞機制及其環境效應”主題報告,深入探討了電子傳遞在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一過程如何影響礦物轉化和環境化學循環。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大連理工大學劉艷彪教授作“電膜協同凈水效能與機制研究”主題報告,探討了電膜技術在水處理中的創新應用及其協同效能的提升。
會議互動交流
會上,與會嘉賓學者共同學習討論了海洋工程材料、海洋微生物腐蝕、防腐防污技術的發展進程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參會人員合影
本次“國際講堂”,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臺,凝聚合力推動山東海洋領域高端創新資源發展,促進我省海洋腐蝕事業發展,助推山東省海洋工程材料防腐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應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