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事業編,正在取消中。
日前,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發布博士層次員額制教師招聘公告,計劃招聘50名博士層次教師,全部都是“員額制”。
2016年,時兼任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所謂“不納入編制管理”,就是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而之所以要保留事業單位性質,主要是考慮到高校、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場化。
而“員額制”,是“取消事業編”的縮影。
“員額制”,不是“鐵飯碗”
高校的“員額制”,不同于傳統事業編,更不是“鐵飯碗”。
“員額制”,也稱人員總量管理,是由高校自主設定,上級人社部門核定備案后,可執行的一種人事管理制度。傳統事業編與個人身份對應,如果離開崗位,編制會跟著。然而“員額制”是“在崗才能在編”、“對崗不對人”,編制只與崗位對應而與人無關,這也是和傳統事業編不同的地方。
可以理解為,一個員額對應一個人員,有總量控制,“有進有出”。工資福利待遇,和事業編制完全相同。但是,合同續存期間是否續聘,要根據考核決定。換句話說,“員額制”是處于“試用期”的事業編。
高校為何用“員額制”代替傳統編制?
首先,傳統高校事業編,定編定員,相對穩定,也常被稱作“鐵飯碗”。“穩定”容易滋生“固定”。傳統事業編下,“青椒”在資源爭奪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當金字塔位置逐漸“固定”,高校的用人活力、教師干事創業活力受到制約,從而掣肘高校發展。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保證學校穩步發展的基石。高校實行“員額制”、學科“末位淘汰制”等人事管理制度,打破傳統編制“只進不出”的局面,盤活高校教師流動的市場機制,提升了高校辦學活力。
目前,全國已有多所高校實施“員額制”管理。
取消事業編,大勢所趨
自2016年人社部倡導“取消事業編”以來,各地探索代替事業編的替代辦法。
2020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 河南省教育廳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提出,要積極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高校“員額制”試點改革。
2021年,廣東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完善高校教師聘用機制,加快高校教師編制崗位管理改革,在高校探索實行員額制管理。深入推進崗位聘用改革,實施崗位聘期制管理,探索準聘與長聘相結合等管理方式,落實和完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機制。
從地方政策也可以看出,隨著“鐵飯碗”打破而來的,是聘任制。
例如,此次,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的員額制教師,更確切地,是實行員額預聘-長聘制管理。預聘6年,其中前3年為首聘期,實行坐班制管理,后3年為續聘期,兩個聘期都簽訂預聘合同并約定考核任務。
廣東有一個突出的例子,值得一說。它實施的不是“員額制”,而是“全員聘任制”。它就是南方科技大學,一個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高校,從建校之初堅持至今。歷經10余年發展,在2022年入選“雙一流”高校,充分驗證了全員聘任制的有效性和對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員額制”還是“全員聘任制”,都是高校取消事業編的一個“分支”。高校取消事業編,已成大勢。
用人權利,下放至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取消事業編的前提是,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正在擴大。
最初,199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這是個里程碑事件,標志著辦學自主權確立了高校人事自主權的法律地位。
為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2000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符合高等學校辦學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制度。進一步強化競爭機制,改革固定用人制度,破除職務終身制和人才單位所有制。
2017年,為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提出的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辦學,進一步擴大辦學自主權,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應積極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
2020年,山西省人社廳發布《關于深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人事管理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年初統一下達增人計劃的管理模式,將增人計劃的權力下放到學校。
辦學自主權,讓高校擁有更大的動態調整空間,能根據自身發展規劃和建設需要,更靈活地調整人員總量及結構比例。高校資源“活”起來,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一篇浙江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指出,員額制作為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物種”,承接自2016年來人社部倡導的“取消編制”。但直接“取消編制”可能觸發較大社會反應,以“員額制”替代傳統編制,更像是一種“曲線救國”。
高校“終身制”已經從名義上取消,新的制度概念替代舊的制度概念、新的用人方式“置換”舊的用人方式。這種“置換”,不能僅視為“一種文字游戲”。盡管高校用人的外在表象未明顯變化,但用人制度的“地基”已悄然變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