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大洗牌!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完成
    2025-01-23 16:49:39 作者: 軟科 來源: 軟科 分享至:

     

    在科技創新版圖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些幾乎覆蓋所有重點學科領域的科研實體,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孕育重大原始創新、推動學科領域發展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主力軍”。

     

    1月10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關于公布2024年度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結果和專家咨詢評議意見的通知》,2024年度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已完成。


     

    從“國家重點實驗室”到“全國重點實驗室”,這場已歷時6年,針對實驗室運行體制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科技界的“金字招牌”

     

     

    自1984年啟動建設以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走過了40個年頭,建設成果可圈可點。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正在運行的各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累計533個,在地理空間上實現對省級行政單位的全覆蓋,規模體量不斷壯大。

     

     

    各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建設時間

     

    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信息、制造、能源等重要發展領域,圍繞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逐步實現了在若干領域由“跟跑”向“并跑”和“領跑”的轉變。特別是在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獎項“三大獎”的評選中,國重實驗室科研成果持續涌現。

     

    在2016—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獎108項,占獲獎總數的67.1%,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占授獎總數的100%。國家技術發明獎參與完成134項,占獲獎總數的69.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參與完成308項,占獲獎總數的57.4%,其中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5項,占授獎總數的100%。

     

    2016—2019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獎勵數及占比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40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匯聚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科學家。截至2019年底,實驗室固定人員已達5萬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9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71人;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43人,占總數的43.2%。先后有7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實驗室所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資助共305項,占歷年總數的52.8%。

     

    光環之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遇到一些問題。

     

    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立項、輕管理、荒運行”的現象,部分實驗室的目標難以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認為,一些國家重點實驗室正脫離知識生產主戰場,“做大活做不了,做小活又體現不出它的重點性,是對國家設立重點實驗室目標的偏離。”一場針對實驗室運行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由“破”到“立”,日益清晰

     

     

    針對部分“國重”存在定位不夠清晰等問題,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在2017年聯合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提出重新統籌布局國家重點實驗室。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要“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2021年,科技部編制完成重組方案。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科學技術進步法,也將“建立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明確寫入。

     

     

    同年7月,科技部組織召開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推進會,經過重組、推薦和評議,遴選出首批20個標桿全國重點實驗室批準建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成功入列,彰顯了其在“卡脖子”技術攻關上的非凡實力。

     

    重組工作在2023年進入“快車道”。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有超過120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或重組完成。

     

    由“破”到“立”,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調整方式與建設路徑,也日益清晰。

     

     

     


      

    是機遇,也是挑戰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蘭州大學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賀金生認為“不需要做全優生,但要做單項冠軍,必須有獨門絕技。”

     

    特別是對于高校而言,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組,既是挑戰,也是重大的機遇。通過此次重組,不少高校實現了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上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公開渠道可知的、高校牽頭或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超250家。

     

     

    西安交通大學官宣新增及重組通過9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批4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東北大學推動牽頭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參與重組1個東南大學作為共建依托單位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4個華中科技大學6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實體化運行,浙江大學10家牽頭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體化建設初見成效,工信部直屬高校牽頭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28個……

     

    2025年寧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海洋關鍵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寧波大學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實現了寧波基礎研究類國家級平臺零的突破。其中,寧波大學獲批的實驗室,是由2021年落戶寧大的省部共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組建而來,它的獲批將有力支撐寧波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圖源:寧波大學官微


    依托于成都理工大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完成重組,正式更名為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經過老中青三代學術群體近70年的共同努力,實驗室奠定了“人地協調”的理論基石,支撐解決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中系列工程地質難題。相關成果獨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牽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國際合作獎1項,省部級三等以上獎勵60余項。


    除了高校在積極行動外,多省大力支持本省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一批新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爭以全新的面貌,全力崛起,期待此次重組改革完成后,煥發全新的生機,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標簽: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色综合久久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乱码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