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整體騰退的步伐再次加快!
1月26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大興分局發布國有土地使用權劃撥的公示,擬劃撥40.334489公頃作為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項目建設用地,用地位置為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與此同時,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項目也已納入北京市2025年“3個100”市重點工程計劃。
據2023年8月北京市發改委批復的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建成后,將騰退現有5個校區,實現“一校一址”辦學。
目前,首都醫科大學設右安門、順義、和平里、花鄉、東四十條等5個校區,其中4個位于北京中心城區,主校區位于豐臺區南二環外。正在建設中的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則位于京郊大興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新校區建設,將學校位于中心城區教育科研功能全部遷出,能夠更好地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高校外遷潮,久矣
近幾年,北京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加快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校址整體騰退……研究推進相關高校到郊區落地,努力推進實現‘區區有高校’的目標。”諸多北京高校紛紛建設新校區,遷出中心城區。
高校遷出主要有兩個流向:一是京郊,二是雄安。
如今,正在向京郊轉移的高校絡繹不絕。除了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還有首都體育學院延慶校區、北京大學昌平校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昌平校區、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清華大學通州校區、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中國農業大學平谷校區、中央民族大學豐臺校區等。
經濟飛速發展的雄安新區,也開始成為北京高校嶄新的聚集地。
據2024年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論壇發布的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創新機制研究成果顯示,北京地區將有15所部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根據官方披露的信息,已有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相繼“入駐”雄安。
2024年7月,北京林業大學雄安校區首座樓宇后勤服務樓落成,開啟了校黨委在雄安校區辦公的新起點,標志著北京林業大學“一校兩區”實質運行。同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第一組團項目正式開工,拉開了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大規模建設的序幕。
毫無疑問,河北雄安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方,高教實力隨北京高校紛紛落戶正得到增強。隨著在京高校分期分批疏解,河北雄安正向著建設“未來高教之城”的目標前進。
校區置換,新的騰飛
當新校區建成和學校整體搬遷,一批老校區也將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陸續“退場”——或騰退轉讓,或置換新校區。首都醫科大學便是典型代表。
新的地點,寓意著新的起點。首都醫科大學此次新建的新校區占地規模為1100畝,預計2027年底全面竣工,計劃2028年投入使用。據2022年9月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公布的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校本部)項目(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項目預估投資為69億元。多個校區“化整為一”,將實現資源整合,集中力量推動學校高水平建設。
與之情況相似的還有成都體育學院。曾經,成體老校區面積小、校舍老等弊端早已無法滿足學校快速增長的體育教學需求。鑒于此,2019年2月,成都體育學院整體遷建項目正式開工,并于2024年7月順利完成了成都體育學院成都東部新區新校區的全部搬遷工作。新校區整體搬遷行動,標志著成體將極大改善基本辦學條件,這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變化,更是一次劃時代的啟航。
除了自身謀發展,高校還承擔著不可推脫的社會責任。作為一座城市教育資源的集中地,高校在城市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1年,為了迎合省會城市建設,石家莊曾發布《關于成立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地質大學3所駐石省屬高校老校區土地騰退和河北地質大學新校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這一通知意味著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地質大學3所高校的老校區陸續退出歷史舞臺。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 。無論是新校區還是老校區,都是高校與城市融合發展、雙向賦能、雙向服務的重要象征。
多所大學“改換新居”的背后,正是其為了自身及城市更高質量的建設選擇新目的地重新出發的勇氣和期盼。相信這些高校的“移居”、填補“空白”能夠為區域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為地方提供高校智慧與人才支撐,為自身發展尋求新機遇,實現高校建設與地方發展的“雙贏”局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