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意外,多名科研人員離世
2025-02-08 14:47:20
作者:科研城邦 來源:科研城邦
分享至:
近日,科研圈傳來消息,上海華略智庫高級合伙人兼自貿區港首席專家、改革創新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研究員李鋒博士,于2025年春節休假期間遭遇意外,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享年48歲。據媒體最新消息,李鋒博士離世原因已經確認,他的死因系意外溺水。對其不幸離世,師友紛紛哀悼。

李鋒博士的意外離世,讓我們關注到近期其它一些學者因意外離世的消息,這些事件值得我們關注。2024年12月3日清晨,臺灣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域發生一起釣客落海事故。落海者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次日,遇難者身份確認,為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鄭添祿。校方隨后發布聲明,對其離世表示深切哀悼。據通報,鄭添祿于當日清晨6時許,在澎湖望安鄉嶼坪后山海邊峭壁釣魚時不慎落海。鄭添祿,享年57歲,是醫學與生物領域的知名學者。1991年,他獲得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技術學士學位,隨后在國防醫學院和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所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并于1999年取得博士學位。鄭添祿長期致力于新藥開發、抗體藥物及生物標記學研究。自2018年起,他擔任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講座教授及新藥開發暨價值創造研究中心執行長,并于2024年7月升任副校長。此外,不久前,一名中國醫學博士在馬爾代夫旅游時,在當地一家民宿提供的潛水服務中溺亡。他是一位善良、聰明的醫學博士,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他的女友徐女士對他的離世感到極度悲痛。2024年10月23日,河南登封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名男子在攀登野山路線時不慎墜下150米高的懸崖,救援人員發現時已無生命體征。據悉,該男子已失聯2天,是一名退休教授。而在意大利,去年也發生了兩起科研人員在登山時不幸墜崖身亡的事件。8月10日,米蘭大學教授羅伯托·塞巴斯蒂亞諾·格雷科的尸體在奧斯塔山谷格雷索尼山的懸崖底部被發現。7月14日,都靈大學經濟與統計系正教授馬可·巴利亞尼在格羅維塔山登山時,因登山繩錨松動,從200米高的懸崖墜下身亡,終年59歲。本月(2025年2月)3日,國際著名社會學家、前國際社會學協會(ISA)會長邁克爾·布洛維(Michael Burawoy)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遭遇一起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不幸逝世,享年77歲。邁克爾·布洛維(Michael Burawoy)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以其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勞動過程理論及公共社會學領域的貢獻而聞名。生于1947年,他早年研究工廠勞動,提出了“制造同意”的概念,分析資本主義如何通過工作場所文化維持自身統治。2004年,他在美國社會學協會(ASA)主席任期內提出“公共社會學”概念,倡導社會學研究應服務公眾利益,促進社會變革。他的代表作包括《制造同意》和《全球化下的社會學》等,影響深遠。10月21日,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發布《訃告》,稱:九三學社社員、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李佳副教授,因意外受傷搶救無效,于2024年10月20日21時11分在華山醫院西院逝世,終年42歲。據百度資料,李佳本科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生物技術系,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和哥倫比亞商學院(聯合培養)。2017年3月起,任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講師。2019年7月起,任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科研工作中的安全事故同樣不容忽視。幾滴試劑也能要了人的命!比如,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化學教授凱倫·維特哈恩在實驗室中因接觸致命的二甲基汞而不幸逝世。在一次校準核磁共振儀的過程中,幾滴二甲基汞滴落在她未戴手套的手背上。然而,5個月后,二甲基汞的毒性開始顯現,維特哈恩教授出現了胃病、行走和語言障礙,最終陷入昏迷。在接觸二甲基汞298天后,她在極度痛苦中告別了這個世界。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無論是在科研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科研人員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也應時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悲劇的發生。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應加強對科研人員的安全教育和保護措施,確保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工作和探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