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0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科技城百強榜(2024)》,在全國348個科技城(科學城)中,鄭州中原科技城綜合評價位列第15位,兩年連續躍升16位次,引發巨大關注。
鄭州中原科技城實現“撐桿跳”的背后,是其核心區拔地而起的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點燃著這片中原大地的創新引擎。
據官方介紹,截至目前,鄭州已累計引進8家一流大學、8家大院大所共建鄭州研究院。
而它們,是近些年,河南以一流高校引領全省發展的縮影。
自中原科技城2023年啟動建設“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起步區以來,這里就沒有停歇過。
據河南日報消息,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由一流大學院所、省科學院院所、頂尖國際院所、頂尖中央駐豫院所等4大組團組成,總占地面積約8400畝,總投資約960億元。其中,一流大學院所組團凈用地面積約1200畝。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最先確定落地的985高校。
2021年7月,鄭州市市政府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鄭州市成立哈爾濱工業大學鄭州研究院。如今,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一期已落地運行3年有余,二期也已基本建成,科技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
離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不遠處,北京大學鄭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鄭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鄭州研究院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加快建設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還被寫入了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此外,在2023年3月舉行的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暨“人才強院年”啟航儀式上,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紛紛對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武漢大學則已明確表示設立鄭州研究院。
研究院以外,河南省還與清華大學、東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香港大學等頂尖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校地合作。
跨越山川海洋,國外的頂尖名校同樣在河南搭建著橋梁。
2024年9月,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鄭州創新中心在鄭州市金水科教園區啟動,將聚焦于相變儲能材料、鈣鈦礦薄膜電池、氫能源利用等前沿領域,致力于科技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及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工作。
河南,一步步擴大著自己的一流大學版圖。
2024年6月,在教育部發布的最新《全國高等學校名單》中,河南以174所的高校數量超過江蘇,首次位居高校數量省份第一。
只是在這其中,本科高校僅有60所,占全省高校的34.48%,占比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于新疆和內蒙古。與此同時,114所專科高校讓河南成為了全國唯一專科高校數量過百的省份。
沒有985,兩所“雙一流”,河南靠本科二批、職業院校和民辦高校撐起了高等教育的主力。
這是河南在高教上最深的痛楚,與它的1億人口相比,這片中原大地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實在是太貧瘠了。
而這種貧瘠會推倒更多的多米諾骨牌。一篇河南省委機關報頭版刊發的署名文章《高峰起中原》,直白地寫出了河南的困局,“創新要素不足是我們的突出短板,科教質量不高是一大痛楚”,而建設現代化河南,“出路在創新、關鍵在人才、根基在教育”。
引進一流大學是河南破局的一步棋。
今年1月,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牽頭申報的“河南省紅外薄膜與晶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獲批,將聚焦紅外薄膜與晶體材料領域的重點問題,攻克核心技術瓶頸。落地3年多,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先后獲批建設河南省首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10個高能級創新平臺,還獲批了河南首個卓越工程師培養基地。截至目前,該院已累計培養碩博研究生1600余人。
北理工鄭州研究院則已獲批工信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河南省科技創新平臺4個;北京大學鄭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首批重點建設的國家級平臺均取得階段性成果;鄭州上海交大產業技術研究院依托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在診療設備與診療技術上的雄厚儲備,聯合啟動醫工交叉項目合作,配合人才聯合培養。
這些已經落地建設的鄭州研究院,目前已聚集科研人員1300余人,引進院士、杰青、優青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00余人,培養研究生2200余人,聯合在鄭高校招收第二學士學位本科生178人。
如此大的變化,就像北理工鄭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柏利感嘆的那樣,北理工鄭州研究院“新院區建設進度超乎預期,一天一個樣,這也正是河南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速度。”
“從地方上來說,引進高水平研究院,是希望快速獲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來促進當地高等教育的發展。”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同樣認為,對于河南來說,不能寄希望于引進之后的立竿見影,而是要從基礎做起固本強基。“短期看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期看,最關鍵的是要建立起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態體系。”
在引進一流高校資源的同時,河南也在著重培育自己的“一流高校”,用兩條腿走路。
“十四五”期間,河南將投入130億元專項支持“雙一流”建設,其中75億元狠抓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的4個“雙一流”建設學科、10個倍增學科,55億元用于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7所高校11個學科開展一流學科創建工作,推動“雙航母”提質進位和“第二梯隊”沖刺攀峰。
前段時間,河南省教育廳還在召開的“雙一流”創建工作研討會上,提到要力爭實現一流創建“保二爭三”的目標。
在“雙航母”和“第二梯隊”之外,河南也在加快著本科高校設置的腳步。
2021年10月,河南省政府在《關于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大學計劃”:
建設1—3所高水平中外合辦大學;組建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大學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學;依托相關專業院校組建獨立設置的美術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外國語學院,填補本科高校類型空白;恢復重建張仲景國醫大學……
而它們,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鄭州美術學院、河南體育學院相繼揭牌成立;河南國醫學院、河南信息科技學院、河南應用工程學院獲省教育廳公示,離成功籌建僅差一步之遙;河南電子科技大學、鄭州航空航天大學的建設則被列入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的2025年規劃中;此外,還有多所高校在默默提升辦學質量,積極謀劃更名。
河南重振高教的路途,或許還需經歷漫漫的求索。但這正應和著那句,中原自有凌云志,不負黃河萬古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