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特區當地時間2025年2月11日,美國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2025年新增院士名單,包括128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
本次當選的院士中,南昌大學特聘教授阮榕生教授,作為中國內地高校學者入選。
此外,清華大學校友曹培,浙江大學校友陳龍慶、武漢大學校友Peng Fang、四川大學校友王勇、北京大學校友王振綱,也入選新增院士名單。除此之外,入選的華人學者還包括ZOOM公司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袁征、IBM研究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學和技術副總裁陳自強等知名專家。
曹培(Cao, Pei)
曹培,女,199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1996年于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她曾榮獲多項重要獎項,包括美國總統青年科學家獎(PECASE獎,該獎項是美國政府授予處于獨立研究生涯早期的杰出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最高榮譽)、IEEE國際分布式計算系統會議優秀論文獎、ACM SIGMETRICS計算機系統測量與建模會議最佳論文獎、國際計算機體系結構研討會(ISCA)優秀論文獎,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獎學金。
在職業生涯中,她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擔任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創辦Tasmania Network Systems, Inc.(1999年6月至1999年11月),隨后在Cisco Systems, Inc. 擔任技術主管(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并于2004年加入Google Inc.,現為 Google旗下YouTube的杰出軟件工程師及工程副總裁。
除了豐富的工業工程經驗,曹培在Web緩存、分布式系統和存儲系統領域發表了25篇以上的重要論文。截至2010年10月,她的四篇論文位列計算機科學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700篇;其全部論文在Google Scholar上的總引用量已超過18,000次。
陳自強(Chen, Tze-Chiang)
陳自強博士于美國耶魯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取得碩士學位(1978-1979)與博士學位(1979-1984),他在技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并獲得了25多項專利。
在20世紀80年代,陳博士在多晶硅發射極/單晶硅界面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個雙聚雙極技術的制造。這項技術的成功商業化形成了在IBM S/390大型計算機中部署的半導體設備的基礎。在20世紀90年代,他對CMOS小型化和DRAM器件的貢獻對IBM在CMOS工藝技術和DRAM制造方面的領導地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自強博士于1984年加入位于紐約Yorktown Heights的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他目前是IBM研究員,也是位于紐約Yorktown Heights的IBM研究部Thomas J. 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學和技術副總裁。在他的職位上,他指導未來計算系統的戰略,并監督物理科學、先進半導體科學和技術、子系統集成和先進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活動。
陳龍慶(Chen, Long-Qing)
陳龍慶教授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Donald W. Hamer講座教授,工程科學與力學教授,和數學教授。他分別在浙江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于1992年開始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任教。
陳教授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杰出教授,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2004-2007),中國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2004-2007),浙江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2013-2016),美國ASM International學會會士,美國陶瓷學會(ACerS)會士,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會士,美國礦物,金屬和材料學會(TMS)會士。
陳教授已發表文章500多篇和2項專利,曾獲得2014MRS材料理論獎(Materials Theory Award)、Guggenheim(古根海姆)獎、德國洪堡研究獎、TMS功能材料分會杰出科學家獎、中科院沈陽金屬所李薰講座獎、ASM International銀牌獎、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青年研究者獎,兩次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特別創造性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優秀工程學者獎章等多個獎項。
Peng, Fang
Peng, Fang,1983年在中國武漢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87年和1990年分別在日本長岡工業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從1990年到1992年,他在日本東京Toyo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從事有源電力濾波器、靈活交流傳輸系統(FACTS)應用和電機驅動器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工作。2002年,他成為國家發明人學會成員。2024年,他加入匹茲堡大學斯旺森工程學院,擔任RK梅隆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講座教授。
阮榕生(Ruan, Roger)
阮榕生,男,1963年生,南昌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生物質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獲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士,1988年獲美國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生物系統與農業工程碩士,1991年在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農業工程系食品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1991.9-1993.12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和Minnesota University 從事博士后研究。1994.1-2002.9在美國明尼達大學生物系統與農業工程系擔任助教、副教授、教授。2002年10月被教育部聘為南昌大學特聘教授,食品科學學科帶頭人。
譚方東(Tan, Don)
譚方東,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譚博士就職于財富500強公司NGSS,擔任杰出工程師、會士、總工程師、項目經理、高級部門經理和中心主任等崗位。
譚博士是現代空間電力電子與系統領域的公認領導者,他在技術趨勢的前瞻性領導等多方面成果豐碩,他的技術因“顯著增強國家安全”而獲得了白宮的表彰。他使得JWST等深空任務在100英里外實現了性能突破;追回了價值200億美元的國家資產,并開創了全美制造且獨有的霍爾推進器系統。
王寧怡(Wang, Evelyn N.)
王寧怡(Evelyn N. Wang),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她的研究領域包括傳熱學、太陽能、超疏水材料、納米材料等。她是納米傳熱領域的國際公認領導者,與另一位麻省理工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陳剛也有合作。她于2000年獲得麻省理工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后,于2007年回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2018年,她被任命為麻省理工機械工程系主任。在麻省理工工作期間,Evelyn曾擔任麻省理工設備研究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王寧怡出任能源部先進能源研究計劃署主任。
王勇(Wang, Yong)
王勇教授,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院1984屆本科畢業生、1987屆碩士畢業生。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PNNL)Fellow及催化研究所所長,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校董會教授(Regents Professor)和化工系杰出終生講座教授,Applied Catalysis B主編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執行編輯,獲2019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AIChE)催化與反應工程獎和2021美國化學會(ACS)E. V. Murphree 工業和工程化學獎。2025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王振綱(Wang, Zhen-Gang)
王振綱,1982 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87 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之后分別在 Exxon公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受聘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部,現為 Dick and Barbara Dickinson 講座教授。
王振綱教授是國際知名的高分子和軟物質理論物理學家。在國際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一百四十余篇,多次應邀在美國化學會年會、美國物理學會年會等重大國際會議上做報告。2001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王振綱教授在高分子和軟物質物理及其相關領域理論造詣深厚,特別諳熟熱力學、統計力學和高分子物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內容,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以無教案全程講授這三門課程而著名,200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最高教學獎-Richard P. Feynman獎。
Wu, Changfu
Wu, Changfu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的高級生物醫學研究和生物醫學產品評估服務(SBRBPAS)專家,負責心臟瓣膜設備和心室輔助設備的科學和監管審查。他于2003年在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應用隨機研究中心和機械工程系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在2009年加入FDA之前,Wu, Changfu在匹茲堡大學肌肉骨骼研究中心完成了聯合生物力學博士后培訓,并在馬里蘭大學醫學院人工器官實驗室進行了學術研究。吳博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會(AIMBE)的會員。
袁征(Yuan,Eric S)
袁征, 1970年2月20日出生于中國山東泰安。作為地質工程師的兒子,他從小就受到科技的影響,并對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山東科技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學士學位,并在中國礦業大學獲得工程碩士學位。這種堅實的教育背景為他未來在技術領域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袁征是Zoom視頻通信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他改變了世界連接的方式。Yuan擁有工程和應用數學背景,他的職業生涯始于WebEx Communications,在2007年被思科收購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自2011年創立Zoom以來,他徹底改變了數字通信,使全球數百萬人更容易獲得和無縫連接。袁的創新將繼續塑造遠程協作的未來。
張麗霞(Zhang, Lixia)
張麗霞198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89年,她加入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擔任研究人員,1995年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計算機科學系任教。張教授是ACM和IEEE的院士,獲得了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互聯網獎(IEEE Internet Award),并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喬納森B.波斯特爾(Jonathan B.Postel)計算機科學主席。自2010年以來,她一直是命名數據網絡項目領導者。
Ming, Zhou
Altair Engineering的首席工程師,他的職責包括所有計算力學解決方案,包括CFD和制造模擬。Ming在同行評審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00多篇研究論文,迄今為止被引用超過5000次。他是用于拓撲優化的SIMP方法的原作者之一,他的最新貢獻包括獲得專利的故障安全拓撲方法。他在研究領域的角色包括《結構和多學科優化》雜志的主編,ISSMO(國際結構和多學科優化學會)的副總裁。
Lu, Po-Yen
Lu, Po-Yen于1982年獲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博士學位。完成博士學位后,他立即在貝爾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是宏碁顯示器(Acer Display) LCD項目的發起人,后來合并為友達(AUO Corp.),他擔任執行副總裁,在此期間,他管理著價值100億美元的友達公司的運營和研發。
2010年,Lu, Po-Yen擔任中國臺灣一家小型公司的董事長。通過他的領導,產品技術的進步和卓越的團隊合作,公司成為一個突出的化合物半導體外延公司。它在2015年首次公開發行時成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Lu, Po-Yen目前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伙人,他繼續運用他的技術背景和管理經驗來支持他的投資組合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