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新增院士名單,包括128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
在學界看來,如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歐洲科學院選舉的院士,其含金量類似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主要科學院和工程院在推動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值此背景,高績(ID:gaojidata)匯總了全球權威性的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的華人院士名單,并梳理了院士們的本科、碩士、博士畢業院校,一起來看看哪些高校在院士人才培養中有突出表現!
國外院士,含金量幾何?
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歐洲,國內外的各大科學院官方名稱的英文中都涵蓋了Academy(學院,古希臘文為Accademia)一詞。
當前發達國家中,諸如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法國科學院、日本學士院等授予的院士頭銜都具有較高的含金量,代表了該國自然科學方面的最高榮譽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國家之外,其余國家和民間機構也建立了相關的科研機構。2024年,一則關于“40萬買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頭銜”的傳聞引發熱議,掀開了部分假“洋院士”的真面目。
事實上,獲取正規且具有權威性的海外外籍院士頭銜十分困難,院士推薦制度和同行評議之下,使得只有具有突出貢獻和科研成就的學者才可能當選海外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以下是高績(ID:gaojidata)整理的一些著名的世界主要科學院和工程院:
院士培養高校,190所!
截至2025年2月12日(2025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名單發布),高績(ID:gaojidata)依據G20國家的主要國家科學院與工程院的院士名單統計,700余位華人院士是中國高校畢業的校友,190所中國高校共同為國際學術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G20是一個由全球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國際論壇,包括19個國家和歐盟;G20成員國在全球經濟體量中占比較大,涵蓋面廣、代表性強。)
世界院士校友人數Top 10的高校中,清華大學遙遙領先,校友人數多達92人,位居全國第一;北京大學達68位,名列第二。
浙江大學(46人)、吉林大學(42人)、上海交通大學(41人)和哈爾濱工業大學(41人),培養的世界院士校友超過40人。其中,吉林大學表現亮眼,超過多所C9高校,上榜全國第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8人)、南京大學(36人)、復旦大學(32人)、武漢大學(31人)、華中科技大學(31人),培養的世界院士校友超過30人,躋身全國前十。
非“雙一流”高校中,江蘇大學(8人)、山東科技大學(7人)、南京工業大學(7人)和哈爾濱醫科大學(6人),也培養了一批杰出的世界院士。
具體名單如下:(本表僅展示校友總數大于等于5人次的高校)
“七院院士”,歸國!
高華健院士,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并獲得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歷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杰出大學教授、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德國馬普所所長、美國布朗大學講席教授等職。2024年1月,高院士全職加盟清華大學,正式成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
高華健院士共榮獲“七院院士”,分別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歐洲科學院院士。
高華健院士的研究橫跨力學、材料、機械、仿生學等多個領域,他不僅在學術上成就斐然引領了國際力學的發展,更在人才培養上碩果累累。他培養了博士生35人、指導了博士后37人。其中,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20余人回國后成為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
清華大學校黨委書記邱勇在聘任儀式上說,“高華健院士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大家’,在眾多選擇中毅然回到祖國、來到清華工作,令人感動。”
還有一位“七院院士”——黃維院士,本碩博都就讀于北京大學。
2023年的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黃維院士獲得的第七個院士頭銜。此前,黃維院士已榮獲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等榮譽。
1979年,黃維進入北京大學求學,師從中國化學界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有祺教授;90年代初,赴新加坡開展“有機光電子”研究,并很快在眾多國際同行中脫穎而出。黃維說:“踏進科研領域多年來,我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建設一個代表中國最高水平,能在高新技術前沿領域參與實質性國際競爭的研究機構。”于是,在新加坡的科研事業進展順利之時,黃維選擇放棄國外的優渥待遇,毅然選擇回到祖國。
回國后,黃維先后在復旦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建立先進材料與柔性電子研究基地,并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2017年建立的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更是成為吸引海內外人才的學科高地。
除了以上兩位院士,中國學者中還不乏因卓越的學術貢獻而同時當選多國院士的杰出學者。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歐洲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是榮膺院士頭銜最多的科學家之一。
2023年11月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2019年4月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長期致力于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與人才培養,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和人類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2024年入選美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還曾榮獲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總之,中國學者正在國際學術領域得到更多認可,全球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或工程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將見證更多的“中國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