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高校邁出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今年1月,華東師范大學官網發布《關于成立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生院的通知》,宣布撤銷教務處建制,成立華東師范大學本科生院,招生辦公室調整為本科生院內設機構。從教務處到本科生院,學校進一步為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檔升級。
本科教育“精細化”
被譽為高校“天下第一大處”的教務處,可以說是學校里最繁忙的部門之一,不僅要負責本科生招生、培養方案制定、組織考試、管理學籍,還要負責教學運行、培訓老師、推進教學改革等,學校里大大小小的本科教學工作幾乎全靠教務處統籌。
然而,職能范圍過大總有一些顧不過來,反而帶來“反作用”。除了總被老師學生吐槽辦事效率慢、規定不合理,現有體制中,教務處負責教學以及課程,專業與日常管理則全靠學院,導致本科生教育未受足夠重視,缺乏協調機制。
隨著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建立本科生院,將從建制上大幅度提升本科教育地位,有助于本科教育管理精細化。
20年前,復旦大學開始探索書院模式,后發展為本科生院。3年后浙江大學本科生院成立,時隔2年中南大學本科生院也正式成立,3所985高校成為先行者,隨后的十幾年間,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陸續加入,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本科生院已成為一大趨勢。
總體來看,本科生院成立方式主要包括兩種,一是將原負責本科生學習與生活的教學管理、行政管理等機構合并設立為本科生院,如2024年11月剛成立的吉林大學本科生院,便是以教務處為基礎,整合組建而來。太原理工大學將教務部、學生處、教師發展中心等職能部門整合成“本科生院”。
二是成立全新的本科生院,如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在全新的本科生院下再設綜合辦公室、教務工作辦公室、本科招生工作辦公室、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等機構。
成立本科生院并非疊加了一級管理層級,而是打破了行政管理藩籬和專業院系的束縛,便于教育教學一體化。原來,各學院本科人才培養要面向教務、學工、團委、雙創學院等多個職能部門,現在面向的是本科生院一個部門,同時兩方形成矩陣,共同支持學生多元個性發展。
突破框架,注重通識
對于高校來說,本科生院不止是機構上的調整,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特別是加強了對通識教育的重視。
不少高校基于自身資源和機制進行調整設計,探索出了自己的本科生院架構,形成了契合自身的培養路徑。
中國傳媒大學的本科生院,采用“1+6+2模式”的基礎架構,內設課程思政建設中心、通識教育中心、實踐教育中心、國際教育中心等,教材建設中心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掛靠本科生院。在成立大會上,中傳發布了《2022版本科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以課程地圖為核心,對94個本科專業(方向)的課程地圖進行了逐一梳理優化,最終形成89個本科專業(方向)培養方案。
重慶大學的本科生院兼具管理機構和辦學機構兩大屬性,學校全面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和大類管理。大一新生入校后將進入本科生院而非專業學院,經過一年的通識教育后,第二年再進行專業分流,學生擺脫了學術性系科的束縛,甚至可以從多個院系選擇課程,形成跨學科專業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本科生院則力圖實現“三個打通”,一是打通學生的價值、知識與能力;二是打通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等育人邊界;三是打通“教”與“學”,實現用知識體系教、用價值體系育、用創新體系做。
本科生院積極調動教師、課程、項目資源,激活全校各領域環節的育人“細胞”,突破固有的本科人才培養框架,在新的嘗試中找到適合本校的特色模式。
校內機構大“瘦身”
除了教務處和本科生院,在全校范圍內,職能部門和科研機構都在從“分散管理”向“系統化協同”進行整合轉型,進一步為學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檔升級。
華中農業大學在剛過120歲之際,以一場動真碰硬的機構改革,為一流人才的培養、一流大學的建設鋪路。對學生創造力培養不夠、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分散……對諸如此類的問題,學校在2019年將獨立設置的管理和服務機構,由之前的33個調整為20個,調整幅度之大、改革范圍之廣,為該校歷次機構改革之最。也正是在這一年,華中農大本科生院成立,進一步促進教書與育人的融合。
2023年10月,西北工業大學召開機構改革工作動員部署會,明確實施“三減”即減機構、減干部、減管理人員,“三減”中主要是減機關、強學院,同時強化機關與學院之間的雙向交流,破圈層增活力。
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重要基礎,在“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抓好一流本科建設,這已成為高校的共識。從撤銷教務處、整合職能重復的部門機構,到成立本科生院、設立各類書院,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到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的大軍中,而經過時間的打磨和高校的探路、試行,以本科生院為代表的本科教育組織模式變革的可行性得以證實。
未來,如何拓展更加寬廣的本科生教育道路值得期待,相信在不斷調整與完善中,新機制會釋放出更大的潛能,助力高水平人才培養開啟新階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