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核危機震驚全球。繼2011年 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部地區發生9.0級強烈地震和海嘯后,隨之而來的是核電站爆炸引發核危機,震動了整個世界,攪動著世界人民的心。
地震后,日本55家核電站10家關閉,福島核電站冷卻系統故障。核危機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表示,總體形勢“十分嚴峻”,《紐約時報》驚呼,日本核電站反應堆冷卻系統失效,可能引發日本史上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新西蘭先驅報》說:日本的核危機已經蔓延到了全球,這是自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以來,人類又一次面臨嚴重的“核威脅”。許多國家擔心日本核危機可能會釀成大型的核災難,有關心理層面的核恐慌,以一種更快的速度蔓延全球。歐美一些人在搶購碘制劑,我國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碘鹽現象……
地震、海嘯、核危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同時也是世界性災難。其中,地震、海嘯存在不可預測、甚至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核電危機卻有著諸多人為因素、技術因素值得思考與反思。實際上,一些專家和機構,已經陸續發表一些相關意見與看法,其中談到與腐蝕、老化有關,在此,僅對本次日本核危機與核設備老化、腐蝕的問題,進行初步探討與討論。
據來自中國新聞網報道說:“曾任東芝公司核電站設計師的后藤政志在地震發生后初步認定,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是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設備老化所致。一號機組已建成40多年,是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最早完工的,各種設備和管道都已老化,甚至存在銹蝕狀況,所以最容易出現問題”。
后藤先生明確提出了老化、銹蝕問題。從專業技術角度講,所謂“設備老化”是指系統、設備部件的物理、力學特性,在使用環境下隨著時間所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可導致設備整體或部分部件功能失效而引發事故。對于金屬制造的設備、構件而言,“老化”主要表現為腐蝕(銹蝕),包括均勻腐蝕和局部腐蝕、磨蝕、腐蝕疲勞、應力腐蝕等;同時,輻照脆化和熱脆化、疲勞、蠕變、磨損等也屬于老化范圍。
關于福島核電站老化與腐蝕的問題,在以往的報告中有更明確的表述。據《新世紀》-財新網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和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所完成的一份對于福島一站一號機組的分析報告,指出這一機組已經服役40年,出現了一系列老化的跡象,包括原子爐壓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壓力抑制室出現腐蝕,熱交換區氣體廢棄物處理系統出現腐蝕”。 據此初步資料可以認定,福島第一核電站存在腐蝕、老化問題是確信無疑的了。按照后藤先生的判斷,除抗震不足之外,老化、銹蝕就是導致這次核危機的另一個主要因素了。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