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初,我國首次發布霧霾預警.經檢測,中主要含有 這主要是PM2.5 和 PM10 等顆粒污染物對天氣的嚴重污染造成的.近年來,我國不少地區廣泛發生"霧霾天氣",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交通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此,本文就霧霾的成因及其危害與防制對策做一綜述,旨在促進霧霾防制工作的深入開展,造福人民.
一、認識霧霾
霧霾(fog-haze)是霧(fog)和霾(Haze)的混合物,一般在相對濕度為 80%~90%之間時出現.濕度大時,尤其在1地方,則以霾為主.霧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它以塵埃為核心,凝結空氣中的水蒸氣,不斷擴散、彌漫,通常并無毒害.而霾的核心物質則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煙、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有害粒子構成的氣溶膠系統,使大氣變得混濁,能見度降低,從而導致視野模糊.在空氣相對濕度低于 80%時,霾呈現黃色,故霾又稱大氣棕色云.
霧和霾本質迥異.第一,霾的厚度較厚;其厚度可達1km~3km 左右,與晴空區間無明顯邊界.霾粒子分布均勻,直徑為 0.001靘~10靘,肉眼不可見,不過因其波長較長的散射波光成分較多,故霾看上去多呈黃色或橙灰色.
而霧是由大量懸浮在靠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所組成的氣溶膠系統,它是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厚度較小,一般為幾十米至一兩百米,與晴空區間的邊界明顯,霧離開地面升空便成為云(cloud).霧滴比霾粒大,直徑<100μm,平均 10~20μm左右,肉眼可見.霧滴濃度分布不均,因霧散射的光與波長無多大關系,故看起來為乳白色或青白色.第二,霧與霾的區別還在于含水量不同:水含量 90%以上的為霧,水含量低于 80%的為霾.含水 80%~90%之間的為霧和霾的混合物,即霧霾.
霧霾最早發生在1943 年 7 月 26日美國的洛杉磯.研究發現,汽車尾氣是霧霾的罪魁禍首.汽車尾氣排放到大氣中后,所含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劇毒光化學煙霧.
在我國,2013 年 1 月 28 日首次發布霧霾預警.黃淮海地區、長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霾天氣比較嚴重的 4 個地區;過快的城鎮化和工業化是霾的主要成因.2014 年 11 月,沈陽秸稈焚燒成為霧霾"元兇".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我國近五十年來的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
以北京地區霾天氣為例,預報等級分為輕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三級:
一是輕度霾:空氣相對濕度≤80%,能見度>5 公里而≤10 公里;
二是中度霾:空氣相對濕度≤80%,能見度>2 公里而≤5 公里;三是重度霾:空氣相對濕度≤80%,能見度≤2 公里.我國上空覆蓋著厚厚的灰霾,華北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大片平原都在霧霾的籠罩之下.
二、霧霾的成因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
二是加濕,
三是有凝結核.
霾形成的條件:
一是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二是垂直方向逆溫層的存在.
三是懸浮顆粒物增加.
機動車尾氣及其他煙塵排放源排出的微米級細小顆粒物,在上述條件下即形成霧霾.近年來,我國多次出現霧霾天氣,原因是多方面的,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等綜合性因素引發的.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大氣壓較低,導致空氣流動較差,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
第二,地面灰塵較大、地面濕度較低,人群和車流加上風吹,出現揚塵.
第三,汽車數量劇增,尾氣排放量較大,成為近年來霧霾頻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工業化步伐加快,工業生產排放的大量廢氣、廢物及其產生的二次污染(光化學污染).尤其是我國煤炭等非清潔能源使用的比例仍較大(如火力發電),加之環境治理又存在薄弱環節.
第五,城鎮化步伐加快,到處大拆、大建,建筑垃圾或渣土大搬家.
第六,人們冬季取暖,大量排放 CO 2 等污染物.
第七,農村部分地區有燒秸稈、草皮的陋習,煙塵、CO 2 等大量排放.
其他比如:特殊的地形地貌.例如我國北京地區三面環山的山前地區,霾出現的幾率相對較大;各種原因造成的生態或環境改變;我國很多居民喜歡炒菜,有的還喜歡吃燒烤或油炸食品;在節慶期間有些人燃放爆竹、焰火,等等.
三、霧霾的危害
霧霾天氣常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許多方面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引起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造成大氣能見度下降,妨礙水、陸、空交通;促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增加死亡率;改變肺的結構與功能、影響生殖能力和人體免疫力、降低機體健康水平等.具體危害如下.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霾微粒可直接進入人體呼吸道,并能黏附在氣管、支氣管及肺葉中,危害人體健康.霾的成分十分復雜,它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損害健康的物質主要是直徑在 10μm以下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這些粒子能直接進入人體呼吸系統,黏附于氣管、支氣管以及肺泡.特別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及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急性支氣管炎甚至支氣管肺炎等病癥.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加重或急性發作.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可能誘發肺癌.復旦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提示:霧霾可使"鮮肺"6 天變"黑肺"無法逆轉.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較多,由于氣壓低,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例如霧大的時候,水汽含量很高,人們做戶外活動時,汗液不易排出,因而引起胸悶不適、血壓升高等不良后果.
3、導致傳染病增多.
霧霾天氣可導致近地面層的紫外線減弱,使空氣中病菌的活性增強,故傳染病增多.
4、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由于霧霾天氣日照減少,兒童接受紫外線的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 D 生成量不足,對鈣的吸收大為減少,嚴重時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發育減緩.
5、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度.
陰沉的霧霾天氣,光線較弱,氣壓又低,很容易讓人們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甚至悲觀情緒,若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極易失控,發生心理問題,降低生活幸福度.
6、影響交通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
出現霾天氣時,空氣質量差,能見度降低,視野模糊,很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很多交通要道將不得不擇時關閉,故勢必影響道路通暢,有礙正常人流、物流,經濟社會發展受損.
四、防制對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一下國外的霧霾治理方法和經驗.
2014 年,中國新聞網公布了我國首個防治 PM2.5 傷害研究成果.但防制霧靄,人人有責.我們必須從根本上采取根治措施:
一是提倡騎車不開車.
二是加快城市綠化.
三是劃區分管,簽訂責任狀.
四是加強巡查、監控、監測.
五是加強宣傳教育,提倡戒煙、外出佩戴防塵口罩.
六是合理膳食,適度鍛煉,不斷提高機體免疫力,以抵御霧霾傷害.
七是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節能用房,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八是綜合整治排污企業,加強空氣監測,發動治理霧霾的"人民戰爭".
在許多地方的城鎮化建設中,揚塵漫天,亦是造成霧霾的一個重要因素.霧霾天氣是大自然給人類敲起的警鐘,提示我國在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相當嚴重的.2013 年 9 月 12日,國務院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央財政決定安排 50 億元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等政策也相繼出臺,我國將用 10 年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現象.
大氣污染防制是一場需要人人積極參與、全方位聯通、艱苦卓絕的戰役,是一場持久戰.欲從源頭解決霧霾問題,不僅需要環保和氣象等部門不斷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同時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不斷改變生活方式.如何科學治理霧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艱巨任務,是對人類的嚴重挑戰.
責任編輯:周婭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