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影響的最新研究表明,雖然在短期內,海洋生物可能能夠應付氣候變化的影響,但海洋酸化的生物成本太高,難以保證海洋生物的長期生存。
發表在今天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格拉斯哥、加利福尼亞圣克魯斯、斯坦福大學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家研究機構(Stazione Zoologica Anton Dohrn)的科學家團隊,介紹了他們如何研究聚集在意大利伊斯基亞海底火山口的殼狀珊瑚藻。
這個火山口將二氧化碳釋放到水中,改變了附近水域的酸度水平。世界海洋的酸度在不斷提高,因為它們吸收了大氣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而該氣體對氣候變化有很大影響。這個過程逐漸降低了海洋的PH值,使它們的酸度提高。
通過精心選擇不同酸度水平的水域,實現科學家所規劃的,針對距今100年和300年的水域進行研究(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海洋的酸度在提高,將酸度高的水域作為未來水域進行研究),研究人員就可以深入調查未來這些珊瑚藻所能發生的變化。
在過去14個月里,科學家們利用光譜技術研究生長在火山口附近的藻類,密切關注它們的大小、含鎂量、以及它們的生長結構。
在相當于2200年代的海水中,科學家們發現,藻類的大小基本上與當代海水中藻類的大小持平。它們的生長結構也幾乎沒有變化,主要是由碳酸鈣構成的(藻類從水中吸收的礦物質)。但是在時間上,相當于2300年代的海水中,藻類的尺寸更小,而且是一種分散的生長結構。
格拉斯哥大學地理與地球科學學院的Nick Kamenos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他介紹說:“利用火山口作為‘時間機器’來調查,海洋生物如何適應或應對未來氣候變化,決定了它們能否作為水生態系統一部分生存下來。這意味著比起我們在實驗室進行類似的、孤立的實驗,采用這種研究方法能夠讓我們了解更加完整的情況。”
“當看到藻類在相當于2200年代的海水中沒有發生變化(盡管海水的酸度增加了),我們還是有一點驚訝。我們認為,應該發生的情況是,藻類正在改變它們的生存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也許這個假設不成立:我們看到的應對機制是應對海洋酸化的長期防御措施。如果進一步延長研究時間,研究2300年代的水域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很少有藻類能夠生存下來,藻類的結構會發生重大變化,這對其生存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希望進一步深入對海洋酸化的研究,但從我們的這項研究和其它研究中可以明顯判斷出,如果氣候變化持續下去,讓海洋酸性繼續提高,那么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困境的時間將會提前。”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