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微納米結構的可控合成在材料、化學、工程等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濕化學合成已經發展為一種高效的液相中單分散的微納米結構的可控合成方法。然而,在某些應用領域需要在襯底上可控合成微納米結構。
電沉積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因為其簡單的操作流程和不需要昂貴儀器,已被工業上廣泛應用于在導電襯底上制備各種材料涂層。然而,電沉積很難因此也極少應用于可控制備微納米顆粒。
電腐蝕也具有悠久的研究歷史,其中一個在微納米材料領域中的代表應用是多孔氧化鋁模板的制備。電沉積和電腐蝕可分別歸類為一種 “增材”和“剪材”制造方法,然而迄今尚未見報道刻意的將電沉積和電腐蝕結合起來制備復雜微納結構的研究。
【成果簡介】
最近,浙江大學楊士寬研究員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將“增材”制造的電沉積和“剪材”制造的電腐蝕結合起來,在導電襯底上實現了一系列微納復雜結構的可控構筑。實驗和理論模擬結果表明,電沉積過程中的電腐蝕來源于電極表面附近區域pH值的顯著變化。
通過改變電化學參數可以實現對電沉積生長速度和電腐蝕程度的有效控制,從而獲得一些有趣的、未見報道的微納米結構。這個研究大大增強了電化學在可控合成微納米結構中的能力,使其能夠與成熟的濕化學合成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優于傳統的濕化學合成方法,譬如制備與襯底有牢固結合力的微納米結構。
以電化學生長銀氧籠狀體(Ag7O8NO3)為例,展示了金字塔、凹面金字塔等結構的可控合成。這些結構本身以及衍生結構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該成果以題為Electrocarving during Electrodeposition Growth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材料學院碩士研究生王艷玲和博士研究生趙麗研同學。
【圖文導讀】
圖1:鍍金硅襯底上銀氧籠狀體(Ag7O8NO3)八面體結構的合成及表征

圖2:不同沉積電壓和時間條件下的形貌演化過程

圖3:電腐蝕過程存在的實驗驗證。

圖4:理論模擬及實驗驗證電沉積過程在陽極附近電解液的pH值變化。

圖5:改變電解液成份增強電腐蝕過程后沉積結構的形貌演化。

圖6: 進一步增強電腐蝕和削弱電沉積過程后沉積結構的形貌演化。

【小結】
綜上,通過在電沉積過程中開創性的引入電腐蝕過程,實現了襯底上銀氧籠狀體結構的可控合成。這個合成理念可以推廣到其它材料體系,大大增強了電化學方法在微納米結構可控合成中的能力,使其可以媲美于甚至某些情況下優于傳統的濕化學合成方法。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韓鑫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