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黃河鐵橋(1906年修建合同中名稱),位于白塔山下、金城關旁,四墩五跨(孔),混凝土橋墩全鋼結構橋身,木方(及瀝青)鋪面,由甘肅洋務總局總辦彭英甲主持、德商泰來行在原鎮遠浮橋的基礎上建成于1909年7月,它是黃河干流上游第一座永久性橋梁,時為西北咽喉和交通要津,因此當時題匾“第一橋”,1928年起為紀念孫中山改稱中山橋,2004年10月改為步行橋,2011年完成修繕加固后恢復為單向汽車通行。2006年審批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蘭州市組織中山橋建成100年系列慶典活動。

圖源:百度百科
當年建橋的原始公務文書檔案內容豐富翔實,目前完整地保存在甘肅省檔案館內,并于2003年被列入首批48件《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檔案文獻由甘肅省檔案館匯編為《天下黃河第一橋》。在2010年再次維修加固之際,正是借助于對這些歷史檔案資料的解讀,才能得以去追尋和考證蘭州黃河鐵橋的涂料和涂裝和維護變遷,100年前的涂裝資料較為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有關涂料及涂裝名稱、品種、工藝、周期和時間、甚至標志等的規定,對橋梁保護意義重大,也是我國鋼結構橋梁涂裝史上的一個典型范例。
1蘭州黃河鐵橋檔案有關涂料與涂裝的記錄
1.1修建蘭州黃河鐵橋合同第一稿約定合同第16條P4:修鐵橋時,水中各鐵柱由泰來行當時全將黑漆油好,管保鐵柱在水中永不糜爛。至水外全橋身,工竣后泰來行亦一律油好。所剩之油,即送交甘肅洋務局收存,以備嗣后每年上油一次。油系何名,如何上法,均經泰來行開具詳細單,教與油法,以免差錯。
1.2修建蘭州黃河鐵橋正式簽押合同約定這是第三稿合同,其第16條P13:鐵橋由泰來行當時將橋身一律油好。工竣后泰來行所剩之油,送交甘肅洋務局收存,以備嗣后每年上油一次。油系何名?如何上法?均經泰來行開具詳細清單,教明油法,以免差錯。
1.3維修規定為了切實保護和維護鐵橋,甘肅洋務總局于宣統元年十月初九日(1909年12月21日)頒布實施了《管理暨歲修鐵橋法程》,共列10條,詳細規定了鐵橋平時的養護、維修規則和具體方法。其中有四條與鐵橋的涂裝維護直接相關P278: 第4條:鐵橋如有上油、換板等事,由皋蘭縣隨時稟知洋務局,以便派員核估,計實開支。 第7條:鐵橋每年上油一次,不但色澤光明,且耐風雨剝蝕,然必俟八月天氣和暖時為之,方能一律勻凈。 第8條:油橋物料,用魚油和紅色膏為之,每斤兌松香水三兩,不計斤兩之多寡,總以油完為止。查魚油紅色膏,均系買自天津各洋行、洋務局?,F存魚油拾桶,紅色膏柒桶。 第9條:鐵橋上下一切螺絲釘,凡用白粉油志者,每七日上緊一次,勿使松動,以期堅固。

圖源:百度百科
2蘭州黃河鐵橋涂料與涂裝記錄考證與解析
2.1明確的書面合同約定與管理規定在合同和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到涂裝時間(‘修鐵橋時’、‘當時’、‘工竣后’等,‘工竣后’可以理解為先施工后涂裝,或類似于交工前再涂一次)、涂裝部位(水中各鐵柱、橋身)、質量承諾(永不糜爛)、涂料準備(‘所剩之油’、‘以備’的說法,說明提前準備、備料充分,留有余地)、材料清交(送交甘肅洋務局收存)、維護周期(每年上油一次)、涂裝時間(八月天氣和暖時)、涂料品種規定(油系何名)、涂裝方法(如何上法)、涂裝效果(色澤光明、一律勻凈)、書面方案(開具詳細單)、涂裝培訓服務(教與油法、教明油法,從單純做到做好)等現代涂料業務工作中經常會涉及到的工作內容。 在前文提到的蘭州黃河鐵橋修建合同檔案中,兩個合同前后相距約4個月時間,最后的正式簽押稿,是綜合多方意見,‘將以前所擬合同添改數條,以期諸臻完善’的結果。雖經數次修改,涂料與涂裝始終作為合同中的專門條款而保持,并且內容隨著橋梁主體結構的變化,涂裝條款內容也發生了調整和變化。一是因橋體結構變化,‘水中各鐵柱’取消,因此也取消‘全將黑漆油好,保管鐵柱在水中永不糜爛’的做法與承諾。二是改‘教與油法’為‘教明油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涂裝培訓,并且從做上升到做好,從注重過程到注重結果。 蘭州黃河鐵橋總承包商德商泰來行在把近代工業與建造技術帶來中國西北的同時,也帶來和留下了規范商務活動的合同。上述涂料與涂裝相關的內容,責任主體明確,條文規定清晰,雖不能確認是現存最早的涂料合同文本及涂裝維護管理書面規定,但至少在我國橋梁乃至鋼結構防腐涂裝領域,是最早最完整的,更有意義的,書面檔案資料與實物同樣完好保留,相互印證。
2.2涂料與涂裝稱謂在當時,‘油’字一是指涂料,如‘所剩之油’、‘每年上油一次’、‘油系何名’等,二是指涂裝,如‘將黑漆油好’、‘亦一律油好’、‘教與油法’、‘教明油法’、‘總以油完為止’等。 涂裝的另外一個叫法,是‘上’,如‘每年上油一次’、‘如何上法?’等。 這種習慣傳承目前仍然存在,如在一些地方保留有亮光油、光油、油家具、油工等稱呼。 由此看來,涂料的俗名‘油漆’,也是可以分開來稱呼的,‘油’傾向于清漆,‘漆’傾向于色漆,油、漆、油漆既是名詞,也是動詞。
2.3涂裝部位橋身—鋼結構。這是鐵橋最為主要和關鍵的涂裝部位,也可能是當時唯一的涂裝部位,也是我們今天黃河鐵橋展示給我們的主要部分。 橋墩—鋼結構/混凝土。最初方案是采用6-10排鐵橋墩,對應的防腐涂裝方案和承諾為‘全將黑漆油好,管保鐵柱在水中永不糜爛’,后來確認橋墩工藝為‘鐵心參合洋灰石子灌漿’,可理解為今天的鋼筋混凝土,但沒有提到防護涂裝,也許當時還沒有混凝土防腐的意識,也沒有相應的涂料與工藝規定。 橋面—木材。‘橋面工程系用碎石和土鋪壓松木板之上’,后‘去石加添木板,以便隨時更換'P169,但從建橋材料和隨后的橋面木板化改造的材料清單中查到涂料(包括桐油)。 因此,鐵橋當時主要是鋼結構部分涂裝,在今天比較普遍和日益被重視的混凝土、木材保護涂裝,在當時還未涉及。
2.4涂料品種:紅色膏、魚油、松香水檔案記載:’油橋物料,用魚油和紅色膏為之,每斤兌松香水三兩‘,魚油和紅色膏為何物? 魚油是清油的俗稱,清油又稱熟油、煉制油或熱聚合油,由干性或半干性植物油加熱熬煉并加入溶劑和催干劑制成,屬油脂涂料,是早期的一種涂料,可單獨使用,也可用以調配厚漆、防銹漆(紅丹油性防銹漆),或加顏料調配成色漆—油性調和漆。
在西北永新的產品手冊目錄里,第一頁第一個產品就是清油,在曾用名一欄里,’魚油‘二字躍然入目。 至于色膏,經向解放前就從業涂料的一位70多歲老前輩討教,就是厚漆,紅色膏就是紅厚漆,其名稱演變過程是色膏—鉛油—厚漆,因其為有色粘稠狀膏體。現在也有色膏是色漿的說法。 松香水就是200#溶劑油,’每斤兌松香水三兩‘,配比明確,但也明顯超出現今涂料稀釋劑的配比水平,這恰恰說明了魚油和色膏的粘度很大的實際。 如此看來,蘭州黃河鐵橋當初使用的魚油和紅色膏,就是今天的清油和紅厚漆,其實也就是油性調和漆了。 現今,涂料業已經能為各種環境下的橋梁提供有不同的涂料品種和體系,質量大為提升,耐久年限和涂裝維護間隔明顯延長。
2.5涂料包裝與用量有關涂料包裝,在運輸類檔案P104提到,’魚油肆桶,重壹佰五十斤,松香水貳桶,重壹佰二十五斤‘,共為275斤,折算為毛重18.75kg/桶和31.25kg/桶,從容積推算,接近于現在的25升或30升包裝。 涂料采購量,從運輸檔案中,僅散見于西安轉運蘭州的記錄中,除上文提到的275斤外,比較接近的記錄是’圓鐵桶伍個,共重叁佰伍拾斤‘、’油桶大小肆十貳個,共重貳仟玖佰陸拾斤‘P100,這些視為全部采購量的話,毛重共為3585斤。從’所剩之油,即送交甘肅洋務局收存,以備嗣后每年上油一次‘的約定和’現存魚油拾桶,紅色膏柒桶‘的情況看,涂料備料充分,留有余地。 由于未查到準確的采購量,也未見到涂裝技術檔案(德商泰來行負責),因此也不能推算當時的涂料使用量,可查的是在維修規定中以滿足使用要求為前提,規定’不計斤兩多寡,總以油完為止‘。 現今橋梁結構由于新增加了拱梁,涂裝面積已經增加,使用量是可以按照結構進行推算的。
2.6涂料功能:裝飾、防腐與標志鐵橋在建設之初,腐蝕與防腐問題就是一個焦點。除在合同中有專門條款規定之外,對橋梁防腐的擔憂也是’請停修‘的理由之一:’空氣頻則機牙暗損,潮頭數則基礎微搖,涼熱漲(脹)縮,水氣銹蝕,則緘筍(榫)不能不松‘P29。這也說明當時對腐蝕問題的重視。 涂料的使用服從于橋梁建設需要。在與承建方德商泰來行所簽署的合同中,有專門的涂料條款,內容也隨橋梁結構式樣的變化而調整。最初的橋梁結構為鐵柱,’將黑漆油好‘體現的是防腐功能。 另外的一個功能就是標志,“鐵橋上下一切螺絲釘,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緊一次”,“稍有損壞,當即更換”。涂料在這種有鉚接構造的橋梁結構上,作為標志,用以保障橋梁安全。 裝飾性自然是鐵橋涂裝的功能體現,’色澤光明‘、’一律勻凈‘是在裝飾性方面的書面描述和要求。
2.7涂料來源:德國進口具體到涂料,文獻中沒有明確說出其來源,但我們可以從這些記錄中推斷涂料來源: 一是查合同。
根據合同第7條’各料件由德國上船‘、第11條’所有修橋材料由德國運至天津‘規定,從德國進口無疑了; 二是看規定。
《管理暨歲修鐵橋法程》第8條明確說’查魚油紅色膏,均系買自天津各洋行、洋務局‘。洋行、洋務局作為近代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的代理行號,其經銷的應該是國外產品。 三是追溯制造能力。
蘭州黃河鐵橋物資轉運地為天津,而天津最早的現代涂料企業為1916年創辦的大成油漆廠,在時間上晚于鐵橋修建時期。 四是文獻佐證。
文獻中有’料件悉購自外國‘P294的描述。 因此,一般認為,蘭州黃河鐵橋所使用的涂料是進口的,是來自德國的。《’天下黃河第一橋‘修建始末》認為,蘭州黃河鐵橋的“建設材料,包括刷鐵橋用的油漆,都是在當時國內極其落后的運輸條件下從德國輾轉萬里運至蘭州的[;”。而陳兆生在《黃河“天下第一橋”辨疑》中認為,稱所使用的涂料為’魚油漆‘,并且’都由美國進口‘,船運到天津的描述,顯然依據不足。 但是從另外的角度,歷史悠久、盛產漆器的天水,是可以為省會蘭州提供用漆的條件和方便的,在當時的蘭州,應該已經有使用涂料(漆)的實際的,起碼在木材上已經使用,只是在黃河鐵橋上沒有體現。
2.8涂裝與維護管理:歲修在《管理暨歲修鐵橋法程》中,對涂裝維修周期及時間、涂料品種、顏色、配比、數量、部位,都有具體、明確的規定,所要求的每年八月進行的一次重涂維修,對鋼結構橋梁的保護意義重大,維修經費規定也可保障實施。 時任陜甘總督、推動鐵橋建設的升允,在’創建蘭州黃河鐵橋碑記‘中明確指出’冀后來之修補以時‘P295,對維修予以充分重視。 即使如此規定,但在實際中未必認真和真正執行,如在1910年歲修經費列支中P288,就未查到有關涂裝維修項目。 在蘭州黃河鐵橋后來的歷次維修中,僅對因戰爭等損壞的部件少有更換,并添加了拱梁,主體結構仍然沿用的是100年前修建之初的。嚴謹的設計、施工和維護,保證了鐵橋不老!
2.9顏色:紅色從史料中有關油橋物料’用魚油和紅色膏為之‘的規定,可以斷定,蘭州黃河鐵橋最早的顏色應該為紅色。 在后來廣泛流傳的關于黃河鐵橋顏色的描述中,出現橙紅色、橘紅色、土紅色等說法,可能的情況:一是不同的人對顏色的感受與描述差異;二是從顏料選擇的角度講,要達到防銹的目,單純紅色應該不具備這一功能;三是從顏料的發展技術水平而言,紅丹是古老的顏料品種,在當時紅丹、鐵紅等防銹顏料應該已經被實際運用,如此看來,不一定準確的倒是’紅色膏‘的顏色描述了??? 至于改顏色,和抗戰期間日本對蘭州的空襲有關,蘭州作為戰略大后方,黃河鐵橋是蘇聯援華軍用物資必經的“咽喉”,也是日本的重點目標。為了隱蔽起見,中山鐵橋“喬裝改扮”了,橋體被涂成灰色系了,也是現今大多數鋼結構橋梁的通用顏色,此類顏色的習慣稱謂有鋼灰、鐵橋灰等,成為市民認可的當然的鐵橋顏色,有幾次鐵橋該顏色的嘗試,但因為關注度太高而沒有形成統一意見而作罷。
注:文章內的所有配圖皆為網絡轉載圖片,侵權即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576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