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差,還多收錢的掠奪性期刊
一項新研究顯示,在一份“掠奪性”期刊樣本中,每10篇文章中就有6篇在5年內沒有被引用。與許多開源期刊一樣,掠奪性期刊會向作者收取版面費,卻很少或根本不進行同行評議或其他質量控制,而且經常使用激進的營銷策略。這項新研究發現,在這些掠奪性期刊中,只有少數幾篇文章被引用,引用率遠低于傳統經過同行評議的期刊。
這一發現緩解了人們的擔憂,因為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低質量或誤導性的研究不會受到太多關注。芬蘭漢肯經濟學院的Bo-Christer Bjork及其同事在2019年12月21日arXiv網站上發表的預印版中寫道:“如果沒有人閱讀,不參考這些數據,幾乎不會造成什么傷害。”但是猶他大學副院長Rick Anderson表示,還是有40%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文章被引用至少一次,讓他感到相當震驚。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
近年來,掠奪性期刊的數量激增,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警惕。之前的研究發現,在掠奪性期刊發表文章的作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亞洲,其中一些人轉向掠奪性期刊是為了追求發表的速度和簡單程度,而另一些人則是為了滿足文章發表的制度性要求。但一些研究者擔心,這些期刊會助長平庸或有缺陷的研究。還有人擔心作者可能會利用它們來傳播錯誤信息——例如關于氣候變化或疫苗安全的問題——因為他們知道有信譽的期刊不會接收這些文章。
有人認為開源期刊(可立即免費閱讀)被掠奪性期刊帶壞了名聲,因為許多學者內心是希望能夠免費閱讀文獻的,即期刊開源。
掠奪性期刊慘不忍睹的“科研貢獻”
Bj?rk和同事們通過被Cabell's International收編的10000種期刊中隨機挑選了250個。然后在每個期刊中又挑選了一篇發表在2014年的文章,大多數論文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為了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從Elsevier's Scopus數據庫中也隨機挑選了250篇2014年發表的文章,其中包括符合質量標準的科學期刊。
Scopus和其他被廣泛使用的引文數據庫中并沒有列出大多數掠奪性期刊,因此他們使用谷歌學術來統計引用。60%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文章沒有被引用,而通過同行評議的期刊中,未被引用的文章只占9%。發表在掠奪性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每篇被引用兩次,而傳統文章平均每篇引用量達到18次。在這些掠奪性的文章中,13%只被引用了一次,只有3%的文章被引用超過10次。(由于人手有限,研究團隊沒有統計這些引用中有多少來自自引,一些學者利用自引增加文章引用量)。
問題發現不怕晚
渥太華醫院研究所(Ottawa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員Kelly Cobey表示,看到人們能關注到這一點真是太好了。但她指出,不同領域的引用率差異可能會影響比較,而Cabell的列表可能不能涵蓋所有的掠奪性期刊。
Bj?rk認為這些因素不會對結果產生太大影響。但他和同事們也表示,應該有其他研究去考察這些掠奪性期刊在學術文獻以外的領域被引用的頻率,比如在社交媒體上。他們的研究發現,在樣本中被引用最多的17篇文章中,沒有一篇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中被引用。
即使沒有人讀這些掠奪性期刊,它們的存在也是一個問題,Cobey說:“納稅人也不會希望他們納的稅用來支付在無人問津的掠奪性期刊上發表文章所需的費用。”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1/articles-predatory-journals-receive-few-or-no-citations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