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管燒蝕條件及原因
發射時,身管內膛表面條件主要包括以下3個要素:
· 內膛金屬及其成分和性質
· 發射藥。現代火炮通常采用雙基或三基發射藥,等容爆溫高達3000K及以上。火藥燃氣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水、氮氣、氨氣、甲烷、硫化氫、一氧化氮等。
· 彈丸及彈帶(由純銅或黃銅制成)
此時彈帶在壓力作用下擠進膛線中,產生擠進應力。彈帶離開膛線起始部向前運動數厘米時,其與內膛壁之間的溫度以足夠將其表面熔化,為彈丸在膛內運動提供液體動力潤滑。火藥燃氣通過強制對流向內膛壁傳熱,導致膛線起始部表面及以下產生劇烈溫升,從而出現馬氏體向奧氏體轉變(α-γ轉變)。同時,火藥燃氣反應將內膛表面轉化成碳化物和氧化物,部分碳和氮擴散至熱影響區深處,穩定部分奧氏體相。此區域主要包括外白層、內白層和熱變質層,是影響火炮燒蝕的關鍵區域。內膛表面金屬在高溫作用下熔化并在高速氣體作用下脫落,重復射擊導致表面出現熱疲勞,進而產生熱裂紋。炮管在壓力和擠進應力作用下膨脹,進一步加重了內膛壁破壞,使得更多內膛壁暴露在后續射擊的熱化學反應中。
可見,身管燒蝕的三個主要影響因素包括:
· 熱效應造成的身管內膛表面熔化或軟化,進而脫落。
· 內膛表面與火藥燃氣的化學反應。
· 彈帶擠進和附著力造成的機械效應。
二、燒蝕抑制方法
熱效應是燒蝕的最重要原因。溫度對內膛金屬的影響可能與金屬和火藥燃氣之間的化學反應有關,因為若能量生成率相同,但發射藥不同,燒蝕情況也不同,不過當然還要考慮爆溫不同造成的影響。無論其具體機理如何,燒蝕都是火藥燃氣至內膛傳熱率的函數。因此,以下三種方法可控制燒蝕:
1. 增強內膛的抗高溫能力。例如使用涂層,可考慮的使用高熔點金屬涂層,如鉻、鎢、鉬和鉭。
2. 降低火藥燃氣傳熱率。
①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爆溫,但是爆溫降低會導致火藥力降低,火藥力降低則會影響彈道性能。因此,目前實際可操作的辦法僅是避免使用爆溫過高的發射藥。
② 另一種廣為使用的辦法就是使用護膛劑,護膛劑通常以藥筒內內襯的形式存在,霉菌早期曾使用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將其粘在藥筒內部,用于M68式105mm坦克炮。后來又將石蠟和二氧化鈦以55%和45%的比例調配用作護膛劑。此外還使用過含滑石粉和液態硅的可燃藥筒。石蠟/二氧化鈦護膛劑將M68的磨損壽命從最初的100發(發射高初速脫殼穿甲彈)顯著提升至10000發(當然,疲勞壽命遠低于磨損壽命)。內襯的效能與其在藥筒中的位置關系很大。下圖為一臺M1128式機動火炮系統,其主炮也是一門改進過的M68式105mm坦克炮(M68A2E4)。
3. 采用塑料彈帶或改進膛線設計,從而降低擠進應力。
注釋:
三基發射藥:triple base propellant。單基藥指僅有一種成分的發射藥(如硝化纖維);雙基藥指有兩種成分的發射藥(如硝化纖維和硝化甘油;三基藥則是三種成分(如硝化纖維、硝化甘油和硝基胍)
等容:isochoric,或isometric。等容過程是體積不變的熱力學過程。如加熱密封無彈性容器中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但壓強和溫度會增加。
黃銅:gilding metal。
液體動力潤滑: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馬氏體向奧氏體轉變:martensite-austenite transformation。需要高溫實現。
膨脹:dilation。
鉬:molybdenum。
石蠟:paraffin wax。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