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是制備石墨烯及金屬碳化物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在VIB族過渡金屬Mo上可以通過CVD方法制備大面積、高質(zhì)量的超薄Mo2C晶體。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族的過渡金屬上,石墨烯的生長可能伴隨著復雜的金屬碳化物的形成。其中IB-IIB族、VIII 族及IVB-VIB族過渡金屬上兩種材料的相互作用機理已經(jīng)被闡明。然而,對于剩余的位于IVB-VIB和VIII族之間的VIIB族過渡金屬,仍未有相關報道。近日,有學者以Re(0001)作為VIIB族過渡金屬的典型代表,研究了CVD生長過程中石墨烯與碳化物(碳化錸)之間復雜的轉(zhuǎn)變行為。
【成果簡介】
近日,北京大學的劉忠范院士、張艷峰研究員和北京理工大學李元昌老師 (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J. Am. Chem. Soc.上發(fā)布了一篇關于石墨烯與金屬碳化物的文章,題為“Unique Transformation from Graphene to Carbide on Re(0001) Induced by Strong Carbon–Metal Interaction”。
作者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及原位-高溫低能電子衍射(LEED)表征,首次發(fā)現(xiàn)在Re(0001)基底上生長的石墨烯,經(jīng)過高溫退火會逐漸轉(zhuǎn)變?yōu)榻饘偬蓟铩4宿D(zhuǎn)變過程主要包括:高溫退火下,石墨烯的碎裂、碳原子的體相溶解;降溫過程中, 碳原子的偏析,在金屬表面形成碳化物。該轉(zhuǎn)變趨勢與VIII族過渡金屬基底上石墨烯向金屬碳化物轉(zhuǎn)變的趨勢截然相反。
【圖片導讀】
圖1 石墨烯向金屬碳化物轉(zhuǎn)變過程
(a) Re(0001)基底上石墨烯、碳化錸的生長示意圖;
(b) 903 K下以乙烯(C2H4)為碳源20min制備得到的石墨烯;
(c) 953 K下退火30 min,石墨烯的覆蓋度減小,基底表面出現(xiàn)無規(guī)則的金屬碳化物;
(d) 983 K下退火30 min,石墨烯的覆蓋度進一步減小,基底表面被無規(guī)則的碳化物所覆蓋;
(e) 1113 K下退火30 min,基底表面石墨烯消失,金屬基底被規(guī)則的碳化物所覆蓋石墨烯的結(jié)構(gòu)。
圖2 Re(0001)上合成石墨烯、碳化錸單一材料的制備及分析
(a-b) 石墨烯的STM圖像;
(c)“花狀”碳化物結(jié)構(gòu)的STM圖像;
(d) 碳化物的高分辨率STM圖像;
(e-f) 金屬碳化物的XPS譜;
(g) 金屬碳化物的常規(guī)與傾角XPS譜。
圖3 “花狀”碳化錸的結(jié)構(gòu)分析與理論模擬
(a) 碳化錸的STM圖像;
(b) 碳化物的LEED衍射圖;
(c) a中STM圖像的FFT;
(d) 碳化錸結(jié)構(gòu)的DFT計算;
(e-g) 不同掃描條件下碳化錸上層結(jié)構(gòu)的STM圖像;
(f-h) 碳化錸的模擬圖像。
圖4 石墨烯與金屬碳化物的原位可變溫LEED表征
(a) 903K、C2H4氣氛下制備得到的石墨烯LEED圖像;
(b-d) 935K、983K和1113K下各退火30分鐘時樣品的LEED衍射圖;
(e) 1113K、C2H4氣氛下樣品的LEED圖像
(f) 石墨烯和碳化物的生長及轉(zhuǎn)變示意圖。
圖5 不同過渡金屬上石墨烯和碳化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石墨烯生條件下,過渡金屬上石墨烯與碳化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主要表現(xiàn)為:金屬碳化物穩(wěn)定性從右向左逐漸增高,同時伴隨著石墨烯與金屬碳化物之間轉(zhuǎn)變趨勢的改變。
【小結(jié)】
這一工作深入研究了VIIB族過渡金屬Re(0001)上石墨烯與金屬碳化物的轉(zhuǎn)變行為,深化了我們對于元素周期表中不同過渡金屬上石墨烯-金屬碳化物的生長和相互轉(zhuǎn)變行為的認識,填補了該研究方向上的空白。同時,也為目前備受關注的這兩類材料(即石墨烯與金屬碳化物)的可控制備開拓了新的研究體系。
文獻鏈接:Unique Transformation from Graphene to Carbide on Re(0001) Induced by Strong Carbon–Metal Interaction (J. Am. Chem. Soc., 2017 , DOI: 10.1021/jacs.7b09755)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nèi)外最新動態(tài),我們網(wǎng)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轉(zhuǎn)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quán),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wǎng)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