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耐蝕合金和有色金屬設備耐蝕性的制造因素
01
游離鐵污染
在任何表面上,游離鐵都會生銹并使耐蝕合金和有色金屬產生腐蝕。
游離鐵的來源很多,包括粉塵、普通碳鋼鋼絲刷清理、曾在碳鋼上使用過的磨料進行噴砂或噴丸處理,或在耐蝕合金部件及設備附近對非不銹鋼制品進行修磨。在下料或吊裝過程中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使鋼絲繩、吊具和工作臺面上的鐵嵌入或玷污表面,制造或現場安裝時未對耐蝕合金部件進行保護,導致碳鋼構件的焊接飛濺污染耐蝕合金表面。
ASTM A380規定了檢查不銹鋼表面鐵或鋼微粒的鐵銹試驗法。檢驗后,應用干凈的純水或硝酸對表面進行清洗,直到深藍色完全消失。如試驗溶液不能全部清除干凈,則用來生產人類消費品的設備表面不得采用這種試驗方法。比較簡單的試驗方法是在水中暴露12~24h,檢查是否有銹跡,這種試驗耗時、靈敏性差。其他耐蝕合金和有色金屬,可以根據材料的化學性質檢驗,參照ASTM A380或用水中暴露法來檢驗游離鐵。如發現有鐵存在,必須用化學或電化學的方法進行清理。
02
機械劃痕
為了防止污物積留,必須對劃痕和其它粗糙表面進行機械清理。
03
熱回火色和氧化層
焊接或修磨過程中,不銹鋼在空氣中被加熱到一定的高溫,焊縫兩側、焊縫的下表面和底部都會出現鉻氧化物熱回火色。熱回火色比氧化保護膜厚,而且明顯可見。顏色決定于厚度,可呈見彩虹色、藍色、紫色到淡黃色和棕色。較厚的氧化物一般為黑色,是在高溫氧化性氣氛中長時間停留產生。當出現這些氧化層時,金屬表面的鉻含量都會降低,造成這些區域的耐蝕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要消除熱回火色和其它氧化層,還應對它們下面的貧鉻金屬層進行清理。
其他耐蝕合金和有色金屬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這些熱回火色或氧化層。
鈦合金在空氣中加熱,1000℃以下主要是氧滲入,由于氮在鈦中擴散系數小,氮含量基本不增加。因此,污染層中主要是富氧的α固溶體和氧化鈦。氧化鈦容易清除,主要影響性能的是富氧的α層。加熱溫度越高,保溫時間越長,合金加熱最理想是在真空中或干燥純氬氣中加熱,但這樣將增加產品的成本。除薄板和重要產品外,半成品和一般產品均在空氣爐中加熱。為減輕污染,應盡量降低加熱溫度和縮短加熱時間,或采用保護涂料加熱,爐膛氣氛保持中性或弱氧化性,將材料表面的氧化層清除。不允許在還原氣氛中加熱,以免增氫。鈦容器的陽極化處理,可使鈦表面形成一層較厚的鈍化膜,也同時清除了表面的鐵污染。在接觸腐蝕介質的初期,這層膜有更好的耐蝕性。但使用一些時間后,這層膜會被耗盡,因此陽極化處理主要只對容器使用初期有利,不能確定鈦容器是否適用該介質條件。
04
粗糙的研磨和機加工
研磨和機加工都會造成表面粗糙,留有凹槽、重疊和毛刺等缺陷。每種缺陷也可能使金屬表面損傷到一定深度,以至于受損傷的金屬表面無法通過酸洗、電拋光或噴丸等方法清理掉。粗糙表面能夠成為發生腐蝕和沉積生成物的發源地,重焊前清理焊縫缺陷或清除多余的焊縫余高都不能用粗磨進行研磨。對后一種情況,應再用細磨料研磨。
05
焊接引弧斑痕
在金屬表面引弧時,會造成表面粗糙缺陷,保護膜受損。應在已經焊好的焊道上或在焊縫接頭的側邊引弧,然后將引弧痕跡熔入焊縫中。
06
焊接飛濺
焊接前應在接頭的每一邊涂上防濺劑,焊完后可以很容易地將這種防濺劑及各種飛濺物清理掉,可不損傷或輕微損傷表面。
07
焊劑
手工焊、藥芯電弧焊和埋弧焊會在金屬表面留下細小的焊劑顆粒,普通的清理方法無法將它們清除掉。這些顆粒可能造成縫隙腐蝕,必須采用機械清理方法去除這些殘留焊劑。
08
焊接缺陷
表面焊接缺陷可能是多種腐蝕的腐蝕源。
09
油、油脂
有機物質如:油、脂甚至指印都會成為局部腐蝕的腐蝕源,特別是焊縫區的有機物嚴重影響焊接接頭的耐蝕性能。由于這些物質能起屏障作用,它們會影響化學和電化學清理效果,因而必須徹底清理掉。ASTM A380有一種簡單的斷水(WATERBREAK)試驗檢測有機污染物。試驗時,從垂直表面的頂部澆下水,在向下流的過程中水會沿著有機物質的周圍分開。
10
殘余粘合劑
撕掉膠帶和保護紙時,粘合劑總有一部分殘留在不銹鋼表面。如果粘全劑還沒硬,可以用有機熔劑去除。長時間曝露在光或空氣中時,粘合劑變硬,形成縫隙腐蝕的腐蝕源,需要用細磨料進行機械清理。
11
油漆、粉筆和標記筆印
這些污染物的影響與油和油脂的影響相似。建議用干凈的刷子和干凈的水或堿性清洗劑進行洗滌,也可以使用高壓水或蒸汽沖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