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想必接觸過機械的人們都熟悉,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在一些特殊領域,機械的運轉對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那么,要使軸承得到這些要求,其材質是決定性因素之一。然而,中國的高端軸承鋼仍在某些領域依賴進口,尤其是航空航天、核電等極限性能要求的軸承鋼。目前,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幾乎壟斷了全球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制造與銷售。
作為機械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軸承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摩擦系數,并保證其回轉精度。無論飛機、汽車、高鐵,還是高精密機床、儀器儀表,都需要軸承。這就對其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而在發動機中,軸承一直在“煉獄”中工作,它不僅要以每分鐘上萬轉的速度長時間高速運轉,還要承受著各種形式的應力擠壓、摩擦與超高溫。這對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而決定這四點的關鍵因素,在于其材質。
高端軸承鋼的生產需要具備高精度的合金成分設計和冶煉工藝控制,以確保其具備優異的耐磨性、抗疲勞性、抗腐蝕性和高溫穩定性等性能。尤其是需要在材料的微觀結構(如晶粒細化、含碳量控制、夾雜物清除等)和表面質量(如硬度均勻性、抗剝離性等)上進行精確控制。此外,軸承鋼的生產工藝也涉及到精密的熱處理技術和加工技術,以確保其最終產品的高性能。
目前,中國在高端軸承鋼的生產中仍面臨技術“卡脖子”問題,特別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合金元素的精確控制:高端軸承鋼需要精確的合金成分設計,這對于冶煉技術的要求極高。某些高端軸承鋼(如高溫軸承鋼、深冷軸承鋼)的合金成分和制造工藝仍需要依賴進口。 微觀組織控制和表面質量:軸承鋼的疲勞壽命與其微觀組織密切相關。控制鋼材的晶粒結構、去除有害夾雜物及確保硬度分布均勻是生產過程中的難點。 表面處理技術:高端軸承鋼的表面處理技術要求高,尤其是在大載荷、長壽命軸承的制造中,如何通過熱處理、表面滲碳等技術提升其耐磨性和抗疲勞性仍是技術挑戰。
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前幾年,他們分別在山東煙臺、濟南建立基地,采購中國的低端材質,運用他們的核心技術做成高端軸承,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市場。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但怎么加,這是世界軸承巨頭們的核心秘密。
在滾動軸承的四大組成部分中,除保持器外,內、外套圈、滾動體(滾珠、滾柱或滾針)都是由軸承鋼組成,而軸承鋼素有“鋼中之王”的稱號,是鋼鐵生產中要求最嚴的鋼種。
軸承鋼也有很多種類,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化學成分也不相同,其中高碳鉻軸承鋼占很大的比例,是制造軸承和軸承零件最常用鋼種。
軸承鋼的質量主要取決于以下四個因素:一是鋼中的夾雜物含量、形態、分布和大小;二是鋼中的碳化物含量、形態、分布和大小;三是鋼中的中心疏松縮孔和中心偏析;四是軸承鋼產品性能的一致性。這四個因素可以歸納為純凈度和均勻性指標。
其中,純凈度要求材料中的夾雜物盡量少,純凈度的好壞對軸承的疲勞壽命有直接影響;而均勻性則要求材料中的夾雜物和碳化物顆粒細小、彌散,這會影響到軸承制造中熱處理后的變形、組織均勻性等。
高端軸承鋼中均勻細小的碳化物組織和熱處理后均勻分布的細小碳化物
提高軸承鋼的純凈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鋼中的氧含量,煉鋼中用ppm(每百萬分之一)來作為氧含量的單位,一般來說8個ppm的鋼就屬于好鋼,而高端軸承所需要的則是5個ppm的頂級鋼。此外,鈦等有害元素等留在鋼中易形成多棱角的夾雜物,會引起局部的應力集中,產生疲勞裂紋,也都是應該要盡力避免的。
目前,隨著鋼的高純凈度冶煉平臺系統的完善,軸承鋼純凈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夾雜物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國外發達國家的鋼中氧含量已經控制在5ppm以下,所以鋼中碳化物的含量、分布、大小等逐漸變成了當下制約軸承鋼質量的主要因素。
中國是世界軸承鋼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如今,中國不僅能造出高端軸承鋼,而且在國際市場闖出了名堂,中國的軸承鋼已經供應給瑞典、德國、日本等國,同時高端軸承鋼的疲勞壽命也達到甚至超過日本和歐洲的同期水平。有了好鋼,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軸承的問題,高端軸承研發涉及材料、設計、軸承制造裝備、高精度機械加工、檢測與試驗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還需要接觸力學、潤滑理論、摩擦學、疲勞與破壞、熱處理與材料組織等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的支持,高端軸承技術具有極端的復雜性,掌握難度非常之大。
目前國產軸承,相比于進口高端軸承,在精度、軸承振動、噪聲與異音、可靠性、高速性能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中國部分鋼鐵企業在高端軸承鋼領域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例如:
-
寶鋼:寶鋼集團在軸承鋼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攻關,推出了系列高性能軸承鋼,如 GCr15 和 GCr15SiMn 等材料,這些材料廣泛應用于高載荷、高精度軸承的生產。寶鋼通過優化冶煉工藝、控制合金成分、精細化熱處理工藝,提升了軸承鋼的綜合性能。
-
冶金研究院:中國冶金研究院在高端軸承鋼的研發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功開發了適用于高端軸承應用的高溫軸承鋼和高疲勞強度軸承鋼,逐步解決了某些特種軸承鋼的“卡脖子”問題。
-
長鋼集團:長鋼集團成功研發并實現了高性能軸承鋼的工業化生產,解決了高溫、低溫環境下的軸承鋼材料穩定性問題。
此外,國內軸承鋼生產企業逐步掌握了高端軸承鋼的制造工藝,如真空冶煉、精煉鑄造、連續鑄造等,顯著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盡管中國在高端軸承鋼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一些超高端應用領域,如航空航天、高速鐵路、核電設備等,仍面臨技術上的瓶頸。要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仍需要加大對先進冶煉技術、高溫合金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同時,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將是中國軸承鋼產業面臨的長期挑戰。
航空鋼材在航空航天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制造飛機結構、發動機部件、起落架等關鍵組件。它們通常需要具備高強度、輕質、耐高溫、耐腐蝕、抗疲勞等特性。
高溫合金 航空高溫合金(superalloy)是一種具有優異高溫性能的材料,能夠在600℃~1200℃的極端條件下長期工作。它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關鍵部件,高溫合金是航空發動機中渦輪葉片、燃燒室、導向葉片、渦輪盤等核心部件的首選材料,占發動機總重量的40%~60%。它直接決定了發動機的推重比、熱效率和壽命,是航空發動機性能的核心保障。 以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為例,這種核心部件通常采用單晶高溫合金制成,需在高達1100°C的極端環境下長期承受高溫、高壓和高速旋轉帶來的復雜應力,同時抵抗氧化和腐蝕。其性能直接決定了發動機的推重比和使用壽命。然而,單晶高溫合金的制造面臨巨大技術難題,包括復雜的合金成分設計、晶體結構穩定性控制、微觀缺陷消除以及高純凈度冶煉和精密鑄造技術。目前,中國已自主研發第二代和第三代單晶高溫合金并應用于部分航空發動機,但在單晶葉片的一致性和極限溫度承受能力上,仍與國際頂尖水平存在差距。 超高強度鋼 超高強度鋼是用于制造承受較高應力結構件的一類合金鋼。一般屈服強度大于1180MPa,抗拉強度大于1380MPa,這類鋼一般具有足夠的韌性及較高的比強度和屈強比,還有良好的焊接性和成形性。主要應用航空制造產業,而飛機起落架的制作材料,基本上都是300M超高強度鋼! 飛機起落架是支撐飛機的唯一部件,尤其是在飛機降落階段,其承載的載荷不僅僅來自機身重量,還有飛機垂直方向的巨大沖力。因此,起落架的材料強度必須十分優異,只能依靠特種鋼材才行。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是美國的300M鋼,該材料采用真空熱處理技術,避免了滲氫,零件表面光亮,無氧化脫碳、增碳和晶界氧化等缺陷,提高了表面質量。而國內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國產超強度鋼材有時會出現點狀缺陷、硫化物夾雜、粗晶、內部裂紋、熱處理滲氫等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冶煉過程中純凈度不夠有關系。所以我國在高純度熔煉技術方面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近年來,中國在航空鋼材的研發和生產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中低端航空鋼材和一些高性能鋼材的生產上,國內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基礎和產業能力。以下是中國航空鋼材發展現狀的幾個關鍵點: 技術突破與產業化: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和中國商飛公司(COMAC)等大型航空企業在鋼材研發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基礎航空鋼材的國產化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例如,國產飛機C919的制造中,已經開始應用一定比例的國產航空鋼材,并逐步向高端鋼材領域邁進。C919項目中的航空鋼材應用:1)機身和機翼結構鋼材:在C919的制造過程中,部分機身、機翼和支撐結構采用了國產高強度結構鋼。例如,C919飛機的部分結構使用了由寶鋼生產的高強度鋼,滿足了高強度、抗腐蝕和耐疲勞的要求。2)發動機零部件鋼材:盡管C919的發動機部分關鍵材料(如渦輪葉片等)仍依賴進口高溫合金,但在某些基礎零部件上已經實現了國產化替代。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旗下的研究所正在加大對高溫合金、鈦合金等航空發動機材料的研發力度,逐步實現國產替代。 關鍵合金鋼的研發進展:國內鋼鐵企業如寶鋼、鞍鋼等在航空用鋼的合金化設計、冶煉技術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例如,寶鋼成功研發了滿足民用航空需要的2000MPa級別高強度結構鋼,寶鋼集團和中信特鋼在汽車用鋼領域研發出第三代AHSS,廣泛用于汽車碰撞吸能部件和車身結構件,目前部分飛機零部件(如機翼、機身結構等)已經開始采用國產鋼材。 產量和品種的提升:中國在航空鋼材的品種上不斷擴展,除了常規的碳鋼和低合金鋼外,高溫合金、鈦合金、鋁合金等高性能合金的生產技術也逐步成熟,且開始向高性能鋼材(如用于航空發動機的鋼材)領域擴展。在高端航空鋼和軍用鋼領域,已開發出30CrMnSiNi2A、40CrNiMoA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材料。一些航空起落架鋼和裝甲鋼的性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如300M(飛機起落架鋼)的國產化率逐步提升。 超高性能需求領域: 航空發動機與高性能彈體鋼:例如3000 MPa級別的鋼材仍需依賴進口。 超大規格板材和異形鋼:大尺寸、異形件的加工技術仍落后于發達國家,特別是在應力均勻性和性能穩定性方面存在差距。 工藝與設備不足: 超高強度鋼對冶煉、軋制設備要求高,部分關鍵設備仍依賴國外進口。 熱處理、焊接、表面強化工藝等仍需進一步優化。 中國在航空鋼材領域的國產化替代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在民用航空領域,C919等項目中已經實現了部分關鍵鋼材的國產替代。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中國航空鋼材的國產化進程將繼續推進,尤其是在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高端材料的研發和生產上,國內企業正在加大投入,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然而,要完全解決“卡脖子”問題,還需要在高端航空材料的研發、生產工藝和應用領域加大技術創新和突破,特別是在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等關鍵領域的高性能鋼材上,仍需長期努力。隨著航空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政策的持續支持,中國的航空鋼材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在未來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 高強度不銹鋼和奧氏體不銹鋼廣泛用于航空航天、核能設備、醫療器械、化工設備等高端領域。然而,由于其對材料純度、組織均勻性及性能穩定性要求極高,中國在高端生產工藝及質量控制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例如,某些耐腐蝕性能極高的奧氏體不銹鋼和超純鐵素體不銹鋼依賴進口,尤其是在關鍵零部件中的應用。 高強度不銹鋼在火箭發動機制造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主要用于承受高溫、高壓和腐蝕等極端環境條件。用于火箭發動機的鋼材需具備多種特性,其中高強度是必須滿足的重要指標。然而,不銹鋼的強度和防銹性能,卻是魚和熊掌般難以兼得的矛盾體。火箭發動機材料如果如果嚴重生銹,將帶來很大影響。完全依靠材料自身實現高強度和防銹性能兼備,這是世界性難題。 目前,通過冶煉工藝優化、合金配方改進和質量控制技術,中國企業在提高高強度不銹鋼的耐久性、抗腐蝕性和加工精度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例如,太鋼不銹鋼公司成功研發出滿足航天器和發動機要求的高強度不銹鋼,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X39CrMo17-1等不銹鋼材料已在火箭發動機制造中得到應用,顯示出國產化替代的可行性。 高強度不銹鋼的國產化替代在多個領域已取得突破: 核電領域:核電站使用的核級高強度不銹鋼已實現國產化。例如,太鋼和中科院合作開發了具備高抗腐蝕性和高強度的核級不銹鋼,用于核反應堆核心部件。 航空航天領域:用于航天器和發動機的高強度耐熱不銹鋼已逐步完成自主研發和生產。寶鋼特鋼開發的高強度不銹鋼在航空發動機的特定部件中取得應用。 超薄精密箔材:太鋼生產的0.02毫米不銹鋼箔材在電子設備、醫療器械等精密制造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 能源裝備:國產高強度不銹鋼在LNG(液化天然氣)儲罐和深海石油開采設備中得到應用,顯著減少了對進口材料的依賴。 盡管取得了進展,但在高強度不銹鋼的生產工藝、材料純度和性能穩定性等方面,仍需持續努力。未來,應加強材料研發,提升生產技術,以滿足火箭發動機對高強度不銹鋼的需求,確保航天事業的安全與可靠性。 奧氏體不銹鋼以其良好的耐腐蝕性、可加工性和美觀性,在多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包括食品加工、化工、建筑、汽車、航空航天和醫療器械等。它們通常用于需要高強度和耐腐蝕特性的場合。 難點: 加工難度:奧氏體不銹鋼在加工過程中存在切削力大、切削溫度高、加工硬化嚴重、容易粘刀和刀具磨損加快等問題。 技術壁壘:在某些高端應用領域,如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國外對我國進行了材料封鎖,存在技術壁壘。 關鍵技術突破:超級奧氏體不銹鋼的發展伴隨著關鍵冶金技術的進步,包括爐外精煉技術和氮合金化技術。 316H奧氏體不銹鋼已不折不扣地成為核電裝備“卡脖子”材料。2019年1月1日,鞍鋼集團有關領導組織召開316H奧氏體不銹鋼生產動員會,并將316H奧氏體不銹鋼開發確定為鞍鋼“一號工程”。面對國家需求,鞍鋼核電用鋼項目團隊結合合同全面承擔了項目研發、生產及供貨任務。在克服不銹鋼研發、生產經驗少,產品涉及單位眾多、工序繁雜及技術指標要求嚴格等諸多不利因素情況下,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優勢,依靠鞍鋼聯眾、鞍鋼鑄鋼公司、鞍鋼股份,建立了該鋼種適宜的生產工藝路線并成功實現產品開發和首批合同供貨。 日前,鞍鋼成功實現四代核電600MW示范快堆項目316H奧氏體不銹鋼產品開發,并完成首批合同供貨,解決了該產品從無到有的“卡脖子”難題。鞍鋼因此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全部依靠自身裝備生產該產品的企業。鞍鋼集團的這一成就標志著中國在高碳奧氏體不銹鋼的研發和應用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國產替代材料: 超級奧氏體不銹鋼:酒鋼不銹鋼成功研發并批量穩定供貨904L、254SMO超級奧氏體不銹鋼中厚板和NO.1、2B全系列產品,替代了進口,提升了品牌影響力。 技術創新:河鋼集團張宣科技特種材料研究制造生產現場,為某高端客戶定向研制、可替代進口的超級奧氏體不銹鋼氣閥合金材料,關鍵性能優于客戶標準要求。 隨著我國近年來高鐵的迅猛建設,鋼軌養護問題也愈加讓業內專家憂心。若養護不到位,不僅折損生命周期,還存在高風險隱患。銑刀作為鋼軌維護的重要工具,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卡脖子”問題。銑刀主要用于對鋼軌進行打磨和修復,以確保軌道的平整與穩定,保證高鐵運行的安全和平穩。然而,由于鋼軌的強度和硬度極高,這對銑刀的制造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全球范圍內,銑刀的制造技術主要由德國和奧地利的公司壟斷,國內還未完全掌握這一核心技術。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雙動力電驅銑磨維護機器人裝備——被稱為鋼軌‘急救車’的銑磨車可為鋼軌“保駕護航”。但銑磨車最核心部件銑刀仍需從國外進口。銑刀的材料是一種超硬合金材料。對其中金屬成分我們已然了解,但就是不知曉是怎么配比、合成的。國內企業雖已進行多次技術攻關,甚至嘗試拆解進口銑刀進行學習,但仍未成功突破這一技術難關 由于建造鋼軌的材料強度極高,這就決定了鋼軌的強度,所以在制造時只能用銑刀對其打磨,而當它出現變形時也只能用銑刀對其進行矯正。目前,我國已經在加緊對這一項目的攻關, 中國五礦所屬中鎢高新金州公司突破0.01mm直徑銑刀:2021年,中國五礦所屬中鎢高新金州公司成功突破了0.01mm直徑銑刀的生產技術,解決了易折斷、難監控等難題,為我國的工業制造提供了國產銑刀支持。這種極小徑銑刀是目前世界上用于工業生產的最小的硬質合金銑刀,其直徑僅相當于頭發絲的八分之一,能夠在頭發絲上銑出字母,在米粒上銑出漢字,展現了極高的精度和強度。 四川天虎工具有限責任公司攻克“卡脖子”技術:四川天虎工具有限責任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的銑刀攻克了高鐵鋼軌“整容”的“卡脖子”技術。該公司成功研發的鋼軌在線修復銑刀打破了依靠國外進口的局面,讓鋼軌“急救車”的銑磨車用上了中國銑刀。 中國鋁業公司銅合金雙面銑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鋁業公司實施的銅合金雙面銑削機刀具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國產銑刀已替代進口刀具正常運行180余天,經檢驗獲得成功。國產刀片完全可替代進口刀片,且維修方便,交貨時間短,后續服務好,價格只有進口的25%左右。
我國合金粉末產品品種依然不足,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和高端、高品位金屬粉末依賴進口的矛盾日漸突出。尤其是粉末高溫合金和粉末高速鋼,目前應用于現代航空發動機、航天器和火箭發動機以及艦船和工業燃氣輪機的關鍵熱端部件材料(如渦輪葉片、導向器葉片、渦輪盤、燃燒室等)基本依賴進口,“卡脖子”問題日益突出。 粉末高溫合金,是現代高性能航空發動機渦輪盤等關鍵部件的必選材料。與美歐、俄羅斯等航空強國相比,我國的民用航發剛起步,軍用航發勉強交付。 真空霧化高溫合金粉末 我國在粉末高溫合金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部分粉末高溫合金制件已獲得應用。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機構在粉末高溫合金的研發和生產技術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新一代粉末高溫合金,形成了成熟的粉末高溫合金生產工藝路線。鋼研高納是國內最早開始研發和生產粉末高溫合金制品的企業,目前已研制出10余種型號,其中FGH4091、FGH4095、FGH4096、FGH4097、FGH4098等粉末高溫合金盤鍛件滿足了國家多個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和應用需求,市場占有率達60%。鋼研高納為ODS高溫合金領域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100%。氧化物彌散強化(ODS)高溫合金是采用納米氧化物對合金基體進行強化的一類特殊高溫合金,具有優異的高溫強度和抗氧化耐腐蝕性能。我國在粉末高溫合金領域正通過技術突破和自主研發,逐步解決“卡脖子”問題,并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國產替代,提升了國內粉末高溫合金的競爭力和自給能力。 對于粉末高速鋼,其良好的組織均勻性和碳化物無偏析特點,彌補了普通高速鋼的先天缺陷,使鋼材質量和性能得以全面提升。中國粉末冶金高速鋼占高速鋼比例僅0.3%,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下游公司認知不足,市場尚未充分挖掘。根據我國高速鋼年產量8-10萬噸,我國粉末冶金高速鋼市場需求1.5-2萬噸,但國內產量僅300噸左右,顯示出較大的市場空間。隨著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逐步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天工國際投資建設了國內首條工具鋼粉末冶金生產線,設計年產量達2000噸,填補了國內供應空白,生產的粉末高速鋼已取代進口,成功用于汽車、航空航天以及復雜刀具生產制造。國內粉末高速鋼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14年增長至2023年,增幅明顯。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2023年中國的粗鋼產量為10.19億噸,占全球粗鋼總產量的比重達到53.86%,穩居全球第一,超過全球產量的一半。但是我國鐵礦資源并不多,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長期保持在80%左右,主要還是依賴進口。其中最優質的鐵礦石來自兩個國家,一個是澳大利亞,一個是巴西,其中澳大利亞每年的鐵礦石產量占全球的80%。但自從我國進入鋼鐵市場之后,鐵礦價格一路飆升,我國鋼鐵行業的成本一路飆升。這種高度依賴性使得中國在全球鐵礦石價格波動中處于被動地位,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據了解,三井物產是日本財團三井的核心企業,三井的成員包括了新日鐵這樣的大型鋼鐵企業,也包括了豐田汽車這樣的鋼鐵產品使用大戶。中國的寶山鋼鐵甚至也和三井有密切的關系。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而三井物產與它們都建立了聯合經營的關系,對于這些企業的經營決心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說日本對“三大礦山”進行控股,鐵礦價格提高,“三大礦山”盈利,日本也能從中分一杯羹,所以對于日本來說不論鐵礦價格高低都是穩賺不賠的,而我國的鋼鐵企業就會受到損失。 好在我國的鋼鐵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鐵礦上的定價權也有舉足輕重的程度。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尋求從非洲、南美等地區進口鐵礦石,以減少對澳大利亞和巴西的依賴。同時,國內加大了對低品位鐵礦石的開發和利用,以提高國內鐵礦石的自給率,還在積極推動鐵礦石期貨市場的建設,以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價格發現功能,通過這些措施,中國正在努力減少對外部鐵礦石的依賴,增強自身的資源保障能力,并推動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研究認為,我國海外建設優質鐵礦項目不僅可以提升中國鋼鐵工業在成本、環保等方面的競爭力,而且將給項目所在國帶來稅收、就業、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切實收益,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