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面臨的各種腐蝕威脅中,大氣腐蝕是一種極為常見卻又容易被忽視的類型。它就像一個悄無聲息的 “慢性殺手”,長期潛伏在金屬材料周圍,一點點侵蝕著材料的性能與壽命。今天,我們就來剖析大氣腐蝕的奧秘與危害。 大氣腐蝕,是指構件如金屬材料與制品及建筑物、文物等暴露在大氣環境下,受到大氣中的氧氣、水分、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鹽分等)共同作用而發生的腐蝕現象。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物,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然而,它們出土后面臨著大氣腐蝕相關的嚴峻挑戰。兵馬俑在地下塵封千年,環境相對穩定。但出土后,外界復雜的大氣環境成為了它們的 “大敵”。由于空氣污染,短時間內,兵馬俑表面就已布滿炭微粒,原本色彩鮮艷的陶俑變得灰黑,失去了往日的光澤。 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會與兵馬俑表面的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這些污染物不僅破壞了兵馬俑的外觀,更可怕的是,它們可能逐漸滲透到文物內部,對其結構造成損害。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導致兵馬俑的強度降低,部分脆弱部位甚至出現剝落、坍塌,嚴重影響這一珍貴歷史文物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這些變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在大氣污染物的長期侵蝕下,逐漸積累惡化。 從秦始皇兵馬俑的遭遇可以看出,大氣腐蝕的危害廣泛且深遠,不僅作用于許多設施,對于珍貴的歷史文物同樣有著巨大的破壞力。它不僅降低了各類物品的使用價值和保存壽命,更在關鍵時刻可能讓人類文明的瑰寶遭受難以挽回的損失,破壞文化傳承。 在日常生活中,大氣腐蝕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濕度起著關鍵作用。當大氣濕度達到一定臨界值時,構件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薄的液膜,這層液膜就像一個 “化學反應池”,溶解了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電解質溶液,從而為電化學腐蝕創造了條件,加速了構件的腐蝕進程。比如生活在海邊的居民,家中的金屬門窗常常會出現生銹的情況。海邊空氣濕度大,且含有大量鹽分,金屬門窗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逐漸被腐蝕。一開始可能只是出現一些銹斑,隨著時間推移,銹跡會不斷擴大,甚至導致門窗開合困難,影響正常使用。還有城市里的路燈,由于長期經受風吹雨打,加上空氣中的污染物,表面的涂層逐漸脫落,金屬部分開始生銹腐蝕,如果不及時維護,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路燈結構不穩定,存在安全隱患。 大氣腐蝕的危害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們的影響不容小覷,充分認識大氣腐蝕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正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深入了解大氣中各類成分怎樣共同作用引發腐蝕,掌握腐蝕發展的規律以及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才可能保證現代設施在安全的環境中穩定運行,珍貴的歷史文物也可能完好保存。未來,我們的生活將因這份共同努力,更加安全、和諧與美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