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介紹
我國加工原油中劣質原油已占75%以上,因劣質原油加工所致的高硫、高酸腐蝕與高溫結焦問題嚴重影響石化裝置長周期安全平穩運行,甚至引發重大安全事故,是全球石化行業痛點;石化裝置不銹鋼內構件定期更換嚴重浪費礦產資源和能源。
為了攻克石油化工塔內件不銹鋼表面強化技術及循環再制造的難題,深圳市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學,聯合眾多煉化企業組成攻關團隊,歷經27年,開展不銹鋼性能改性膜層的耐蝕抗結焦機理研究、實驗室性能研究、材料制備研究及工業環境的適用性驗證等大量的研發工作,開創了不銹鋼表面超高性能耐蝕抗焦產業化成套技術(即CTS技術)。實現了不銹鋼表面強化技術在不同類型的煉化裝置中高溫環烷酸腐蝕、硫腐蝕、低溫H2S+HCl+H2O腐蝕以及高濃度腐蝕性介質等嚴苛環境下的大規模工業化應用,極大地提升了不銹鋼塔內件的耐蝕性能與抗結焦性能,使低等級材質在抗腐蝕性能方面可替代高等級材質,同時提升了煉化裝置的工藝效果,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CTS技術是以奧氏體不銹鋼為基體,經過化學-電化學的表面改性技術,獲得富含氧化鉻的非晶態致密膜層,該膜層與基體牢固錨合,在高酸、高硫、高氯等嚴苛工況下具有優異的耐蝕和抗焦性能。
CTS技術突破了奧氏體不銹鋼表面常規鈍化層厚度與密度偏低的技術制約,成功制備出厚度100倍、密度3-5倍的膜層;突破了合金材料在高溫條件下對結焦的催化作用,大幅降低甚至消除了表面催化元素的含量,解決了材料表面高溫結焦問題。
該技術發明了耐蝕抗焦一體化材料表面膜層,解決了耐蝕與抗結焦在合金材料元素構成上的矛盾,同時通過消除形變誘導馬氏體以增強表面抗腐蝕性能,解決因加工形變產生的耐蝕性顯著下降問題,使復雜結構設備整體具備均衡的耐蝕性能。
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39家煉化企業93套設備,原油加工能力1.88億噸/年,覆蓋高酸、高硫、高氯等嚴苛工況、14類裝置,表面強化后的塔內件延長使用壽命2倍以上,最長使用時間已達21年,超過了塔器筒體設計壽命(20年),實現不銹鋼塔內構件多周期連續使用,改變了塔內件設計壽命僅三至四年的行業現狀,同時實現不銹鋼的循環利用。僅6家煉廠近3年新增效益28.3億元,其中利潤6.7億元,且另節支6310萬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此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是完全的“中國創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