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任杰教授在龍樸線上直播時表示,在聚乙烯、聚丙烯里添加降解劑之類的,比不降解還可怕。
以下是速記內容,20句話帶你了解生物降解行業最新動態。
1、大家要厘清一個概念,禁塑不是禁所有塑料,禁塑是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而不是傳統耐用的塑料。保險杠、手機殼這些要耐用。
2、生物降解塑料在塑料里面還是小弟(幼兒園階段),幾十萬噸的產量和需求,對6000多萬噸的聚烯烴不會形成沖擊。但是禁塑是國家治理塑料污染、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定,從事吹膜、纖維、紡絲、薄壁這些工廠要儲備技術了。
3、PBAT主要以膜袋、地膜為主,原料聚合端有金發、屯河、金輝、恒力,儀征化纖等。
BDO從7000多元漲到現在2-3萬元,導致PBAT原料斷貨,不排除資本的炒作。
現在斷貨,這個時間不能太長,原材料長期缺貨,會給禁塑進程帶來挑戰,超市里拿不出真降解的袋子,真的出不來,假的就出來了,咱們有些人的造假能力還是很強的。
海南已經出現HDPE加點光/氧化降解劑,袋子就直接標上可降解。你不要禁塑禁塑,結果全是假的充斥市場,到時候又回到以前了。可降解袋子下一步是與濕垃圾一起走,可以工業堆肥。
在聚乙烯、聚丙烯里添加降解劑之類的,比不降解還可怕。微塑料的危害,對土壤、海洋都有很大的危害,還會通過食物鏈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辨別是否可降解,看JJ標識。
4、PLA是一九三幾年杜邦公司生產,當時分子量很低,發展到現在應用場景很多,因為PLA不僅可以做醫用材料,還可以做包裝材料、纖維紡織品、纖維里面的衛生用品(無紡布、尿不濕、衛生巾)、3D打印等。未來可以開發汽車內飾(耐用5-10年),在降解性能和耐久性上取得平衡。本屆北京冬奧會已經用PLA做成礦泉水瓶。
5、中國在纖維的制備技術、改性技術、應用技術,從學科鏈到產業鏈都非常全,國家有政策支持,規模上去了,過了盈虧平衡點,中國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生物降解市場。
6、目前生物降解材料還是一貨難求,這種供應緊張狀態還會持續一兩年時間。
7、目前做PBAT的比較多,因為原來做PET、PBT的轉產PBAT很方便。
8、PLA降成本有2個方法,第一規模化,第二技術進步。原來是用玉米淀粉,未來三五年要用秸稈、纖維素。
9、豐原、海正、同杰良都有擴產計劃。同杰良馬鞍山工廠目前正在改造,年底會釋放產能,著手建一體化工廠。
10、目前PLA降低成本的方式還是只能靠擴大規模。限制PLA的價格是規模化生產,不是技術的問題。
11、用秸稈等替代玉米、淀粉生產PLA更具成本優勢和社會效益,是未來發展方向。數據說明,玉米2800元一噸,秸稈送給你政府還補貼,市場運作的話也就300-400元,4噸秸稈生產一噸PLA,原料成本也就1200-1600元。所以降價空間還是很大。
12、丙交酯開環聚合法(兩步法)生產PLA是國內外比較主流的方法,這個方法還是要求丙交酯受率問題、有個轉化率、開環聚合,裝備投入也多。
13、直接縮聚法(一步法)對乳酸純度要求很高,不能有雜質和殘糖否則發黃。PLA直接縮聚開始反應之后分子量比較低,因為直接縮聚是脫水,到了后期就像麥芽糖,黏度非常高,脫水非常難。日本三井化學用共沸溶劑的辦法把水帶出來,效果也不是太好,后來我用固相聚合、反應擠出的方法,提高分子量。
14、而且,有的一次性塑料(刀叉勺)并不一定要分子量很高,搞到幾十萬分子量沒必要,反正只用一次,有些產品用直接縮聚法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做成纖維、做成膜袋,需要分子量高的,那我們就用丙交酯法。
中國的裝備制約了我們材料工藝的發展,包括一步法,我們裝備的技術要跟上,這個產業才能發展。有市場才會有大型裝備的國產化。
15、PLA跟二元醇、跟PTMEG、跟AA共聚,柔性好的材料,可直接做膜袋,膜袋就不用共混了。未來PLA也會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開發出不同牌號。
16、PLA必須干燥,不干燥的話加工窗口比較窄。
17、開發的耐熱級PLA,結晶退火,直接縮聚法比丙交酯法還更好,更容易操控。
18、目前的可生物降解原料可以用來做膠凝劑,但是還不能規模化生產。
19、做成顆粒淀粉TPS會比直接的淀粉更有利于后面的加工。
20、聚丙烯對于可回收的理念來說是很好的材料,但現在人民的知識普及還有素質提高、生活方式等還沒有跟上可回收理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