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目前常規Ti和Ni基高溫合金相比,能夠承受工作溫度>40%Tm(Al的熔點)鋁合金越來越受關注。作為可沉淀強化的輕質材料,Al-Zn-Mg-Cu合金因其高比強度、高損傷容限和優異的可加工性能而被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但當其暴露在>340K溫度時,強度變得對溫度極度敏感。需要迫切考慮Al-Zn-Mg-Cu合金高溫力學性能,這對服役安全至關重要。
基于此,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馬廣義、吳東江教授在不改變合金化學成分的情況下,利用“激光-電弧復合增材+熱處理”方式實現Al-Zn-Mg-Cu合金高溫力學性能提升。相關論文以題為“Enhanced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aser-arc hybri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Al-Zn-Mg-Cu alloy via microstructure control”,發表在冶金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3.05.071
利用三維XCT重構成形樣件內部缺陷,發現熱處理態樣件氣孔密度增加,一方面,殘余氫在熱運動下聚集并膨脹,形成孔隙;另一方面,大量的第二相溶解,其原位留下孔洞,表現為不規則的微孔。沿沉積方向截面上觀察到雙峰異質組織,即電弧區的柱狀晶和激光區的等軸晶。晶界取向角度差有兩種,包括低角度晶界(2°≤LAGB<15°)和高角度晶界(15°≤HAGB)。研究發現,沉積態試樣以LAGB為主,比例為52.7%,熱處理態樣件以HAGB為主,比例增加至75.2%。高溫處理下,LAGB亞晶界位錯在熱激活能和空位擴散機制下解離和滑移,使亞晶界向周圍晶界的遷移,導致從小角度到大角度轉變。少量的η相分布在沉積態樣件晶粒內部,大量的第二相以共晶組織形式聚集在晶界;而高密度的η′相分布在熱處理態樣件中。沉積態Al-Zn-Mg-Cu合金的高溫(473K)抗拉強度為240 ± 15 MPa,而熱處理態高溫抗拉強度達到362 ± 20 MPa,斷后伸長率為6.8 ± 0.3%,該合金的綜合高溫力學性能優于大多數LBPF制備和WAAM制備的AlSi10Mg、Al-Cu及Al-Mg-Sc合金。
圖1激光-電弧復合增材Al-Zn-Mg-Cu合金缺陷-組織-性能演變規律
基于熱力學和動力學理論,計算了析出相溶解、形核生長臨界條件,并探討高溫拉伸后微觀組織與力學性能演變機理。Zn和Mg元素擴散速率與溫度呈指數正相關,473K下擴散速率是室溫的~108倍。因此,熱處理態樣件暴露在473K高溫拉伸條件下,原有的η′相發生溶解和粗化。另外,位錯可借助高溫環境提供的熱激活能和空位擴散克服障礙,易產生位錯滑移與攀移,故熱處理態Al-Zn-Mg-Cu合金的高溫強度顯著低于室溫強度。相較于沉積態樣件,熱處理態樣件高溫力學性能提升的原因包括兩方面:第一,HAGB由交替的無序和規則原子陣列組成,防止了位錯轉移到相鄰的晶界,故HAGB產生位錯攀升的障礙;第二,亞穩態η′沉淀相產生晶格畸變和應變場,阻礙位錯運動并增加抗滑移變形能力。
圖2(a)高溫拉伸實驗前熱處理態樣件TEM圖;(b)高溫拉伸實驗后熱處理態樣件TEM圖。
圖3(a)熱處理態樣件中η′相HRTEM圖;(b)圖(a)的逆FFT;(c)GPA分析應變(εxx);(d)圖(c)沿箭頭方向提取的應變分布;(e)沉積態樣件η相的HRTEM和FFT圖;(f)GPA分析應變(εxx);(g)圖(f)沿箭頭方向提取的應變分布。
圖4通過熱處理調控微觀組織示意圖:(a)沉積態樣件;(b)熱處理態樣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