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上海吳淞船廠碼頭,中國首艘貨油艙耐蝕鋼示范油輪———“大慶435”號舉行了完工儀式。這標志著中國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最新標準要求,建立大型油輪用耐蝕鋼體系取得重大進展,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同時,我國首次形成了鋼材產品“產學研檢用”一體化的協作創新模式。
近年來,IMO對原油船的腐蝕安全問題高度重視,于2010年通過了日本提出的將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納入強制標準的提案,相關標準于2014年1月1日強制實施。日本一方面在IMO大力推進耐蝕鋼國際標準,另一方面又在中國申請專利保護,向中國大型船廠推銷耐蝕鋼。這種“國際標準強制+專利保護”的模式成為發達國家技術壟斷的慣用手法。
2008年,中國鋼研集團、鞍鋼、中國船級社(CCS)等單位率先開展了原油船貨油艙的腐蝕調研與耐蝕鋼的研制,并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組織、推動下,于2010年獲得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經過4年的努力,該項目課題組突破了材料研發、生產、檢測等諸多核心技術難題,在不大幅度增加船板制造成本、不損害造船工藝性能、保持常規船板原有力學性能的前提下,研制出了滿足IMO規范要求的油船用耐腐蝕鋼板。
為推進國產耐蝕鋼實船應用,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了“基于IMO標準的船用耐蝕鋼應用技術研究”項目。該項目由中船工業集團第十一研究所牽頭,中國鋼研集團、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中國船級社、鞍鋼、寶鋼、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單位參加。他們僅用1年多的時間,就突破了配套焊材、檢測裝備、船檢規范、建造工藝、示范船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他們研制的耐蝕鋼板的成分、常規力學性能、焊接性能與傳統船板相當,耐蝕性能則大大優于傳統鋼板:在內底板環境中年腐蝕速率小于0.5毫米,較傳統鋼板提高10倍以上,并超過了日本報道的實物水平;上甲板環境外推25年的腐蝕量小于1.3mm,滿足了IMO標準要求。
目前,耐蝕鋼應用的指導性文件《CCS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檢驗、認可指南》已正式發布,發布時間僅次于日本船級社,而《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國家標準》也在編制中。耐蝕鋼檢測認證所必須的特種實驗裝置已經完成了工程化研制,通過了中國計量認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和CCS認可,是世界上第二家具備批量檢測能力的實驗室。在知識產權方面,該項目已向有關方面提出專利異議,駁回日本貨油艙耐蝕鋼專利一項;申報自主專利8項,已批準2項。
責任編輯:張春穎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82387968/62316522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