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材料中晶界(GB)和位錯可以作為快速擴散通道。這些通道對中錳鋼(3-12wt.% Mn)臨界退火期間奧氏體的生長具有直接影響。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錳向鐵素體GBs的偏析是退火過程中奧氏體形核的重要途徑。奧氏體生長是通過奧氏體鐵素體相界向鐵素體移動來實現的。一般情況下,奧氏體在相界處的平衡錳濃度大于鐵素體。奧氏體生長的動力學是由錳在鐵素體中的擴散速率決定的,由于臨界退火溫度通常≤0.5Tmelt,在bcc鐵素體中,體擴散也非常緩慢,推斷GB和位錯在溶質遷移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這些快速通道在奧氏體生長中的作用機制還不夠清晰。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探討了成分為Fe-10Mn-0.05C-1.5Al(wt.%)中錳鋼中奧氏體的生長機制,明確了Mn在鋼中的擴散作用與擴散機制。相關論文以題為“Mechanisms of austenite growth during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inmedium manganese steels”發表在Scripta Materialia。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4228
研究發現靠近相界處,鐵素體晶粒α3中錳的濃度約為10%,但α2只有約4%。錳在靠近GB和相界的鐵素體α2區域中濃度逐漸衰竭,而在遠離GB和相界的α2晶粒區域,錳含量達到了與鐵素體晶粒α3相似的水平。鐵素體α2中相界處觀察到的錳濃度(約4%)與根據熱力學計算估計的450℃時平衡錳濃度相匹配。奧氏體優先向α2鐵素體晶粒生長,而奧氏體向α3鐵素體晶粒中沒有明顯的生長。這可以解釋為鐵素體(α3)-奧氏體(γ)界面共格而鐵素體(α2)-奧氏體(γ)界面非共格。共格相界的形成降低了奧氏體非均相形核的激活能。這種共格相界(鐵素體(α3)-奧氏體)的遷移是界面控制的,所以遷移率低。相反,具有非KS取向關系的非共格相界面(鐵素體(α2)-奧氏體)能量和遷移率較高,其中遷移受擴散控制。在擴散控制生長中,靠近界面的鐵素體中的錳濃度等于熱力學計算得到的平衡錳濃度。
圖1 500℃退火6h(簡稱IA500/6)鋼的TKD研究
圖2 IA500/6鋼中的位錯和Mn分布
圖3 通過晶界/相界和位錯的錳擴散路徑示意圖。
圖4IA450/2中的錳元素分布圖
圖5 共格和非共格的奧氏體(γ)-鐵素體(α)界面上錳濃度示意圖
綜上所述,在奧氏體生長過程中,Mn的遷移和位錯擴散具有顯著作用。對于500℃退火6 h(IA500/6)的中錳鋼,HAGB處形核的奧氏體晶粒尺寸比LAGB處的奧氏體大得多(25倍)。這是由于缺乏錳擴散和主要的GB擴散,在500℃下>,從APT結果中得到的直接證據表明,在IA450/2試樣中,GB擴散和遷移是奧氏體生長過程中錳擴散的主要途徑。本研究揭示了共格和非共格奧氏體-鐵素體相界的遷移率和化學性質。本文為設計鋼中錳的含量提供了理論依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777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