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鍍研究進展——腐蝕防護之友
文/沈偉,沈曉丹·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張欽京·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本文通過對MF,Trans.IMF,SurfcoatTech等雜志和2010~2011兩屆美國表面精飾協會年會(NASF)論文集上登載的論文進行分析,總結了化學鍍行業近年關注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自歐盟限制使用有害物質的各項指令頒布生效至今近10年,化學鍍行業如同表面處理等其他行業一樣面臨了歷史上空前的挑戰,己進入后R0HS時代。
不平靜的后ROHS時代
近年來我國己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外近兩年發表的化學鍍論文總數超過90篇,其中我國作者發表的論文已超過三分之一。
通常我們關注國際表面處理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時,會習慣性地閱讀參考NASF年會大會的主旨報告。2010年的主旨發言標題是“可持續性發展”2011年的主旨報告題目是:“發起回歸行動一將制造業帶回家”.以往關于表面處理技術市場的產能、產值及其在各工業應用領域,國家地區分配的統計數字己經難以看到。而是號召制造商賣掉境外工廠將制造業帶回家。
事實上,歐洲和北美幾乎囊括了世界主要商品的OEM,他們擁有大部份制造技術專利,掌握著制訂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大權,是他們決定了利益分配,制造業向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的轉移,真正獲利者仍然是他們。
面臨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我們化學鍍業界所承擔的質量、成本和環境三個方面的壓力將繼續存在,預計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后ROHS時代將是不平靜的。我們只有繼續堅持研究開發工作,促進科技進步,發揮創新精神,共同為業界的壯大和繁榮而努力。
近年來國外發表的化學鍍論文在數量上有增加的趨勢,有關ROHS的內容顯著減少,然而涉及的應用領域更加寬。
應用基礎研究
微米級SiC復合鍍和機理
在“耐蝕耐磨化學復合鍍的進展”一文中,作者對于探討微米級SiC復合鍍機理提出了新的觀點。復合鍍的機理主要由Guglielmi提出,其后許多作者陸續報告了各自的改進和提高工作,早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表面吸附和電泳作用解釋固體微粒的共沉積。然而,固體微粒如何在施鍍表面成為初始粘附微粒,及其被嵌封入鍍層的生長過程仍然存在問題。作者的化學復合鍍實驗在化學鍍(中磷)溶液中進行,固體微粒SiC,粒徑20~40μm,鍍液中SiC含量:7g/L,磁力攪拌,施鍍溫度88~92℃,試片為已經化學鍍鎳并且拋光后的計算機鋁基硬盤,以便試片表面具有一致的粗糙度和催化活性。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如圖可見,SiC微粒己經鍍附在試片表面,SiC微粒表面和四周銳邊己有微球胞狀鍍層,試片表面(原高磷化鎳拋光面)上有擦傷,劃痕縱深為Ⅴ型,似硬質SiC的銳邊與基體表面接觸摩擦形成的“犁溝狀”刻劃傷。對照試驗,在同樣的條件下,未浸入己鍍硬盤試片,SiC微粒的表面沒有任何鍍層,說明SiC表面無催化活性。微粒與基體的接觸和摩擦是實現復合鍍的必要條件。
作者引證現有摩擦磨損學中粘著磨損的“粘著一滑脫”(stick一s1ip)即“冷焊一脫焊”機制,支持其復合化學鍍中是摩擦誘發了金屬轉移和金屬——金屬鍵合的形成的觀點。作者還定性的討論了固體微粒對鍍液流體力學因素的影響,認為固體微粒對于沉積表面雙電層傳質過程產生了影響。作者在此文中為認識復合化學沉積機理提供了新的實驗內容,對于生產實踐也有參考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
標簽: 進展化學鍍研究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