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受《腐蝕防護之友》編輯部之約,寫點入腐蝕行的體會。
腐蝕是一門交叉學科,記得最早接觸腐蝕技術的,是上世紀 80 年代。大學畢業后分配至一家研究所工作,單位開發一種新型汽車防凍液,需要在配方中考慮金屬防腐的問題,但當時并沒有認識到腐蝕是一門學科。后來去讀碩士,做的是有機光電功能材料方向的課題,跟腐蝕也沒有太大的關系。我真正進入腐蝕行業的,要從跟華東理工大學的陸柱教授讀博士算起。陸柱教授是國內著名的水處理專家,華東理工大學也是國內最早設立腐蝕與防護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上世紀 70 年代,我國引進 13 套大化肥裝置,化工部組織天津化工研究所、華東化工學院等單位進行配套水質穩定劑的國產化工作。以徐壽昌教授為首的華東化工學院研究組在水處理藥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徐壽昌教授是有機化學家,我們本科用的《有機化學》教材就是由徐壽昌教授編寫。陸柱教授給我定的博士論文方向是“緩蝕劑合成和防腐蝕化學品”。從那時起我陸續自學了一些腐蝕方面的書籍,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鄭家燊教授編寫的一本小冊子,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題目叫《金屬電化學和緩蝕劑保護技術》,可以算我入行的啟蒙讀物。
我做腐蝕是半路出家,但我很幸運,一直得到前輩老先生的指導。記得博士論文的評閱人有曹楚南院士、鄭家燊教授、徐壽昌教授等。博士畢業后到上海電力學院腐蝕實驗室工作,這里有一幫從事腐蝕研究的朋友。在上海腐蝕界的周國定老師、楊武老師、徐乃欣老師的關心和鼓勵下,使我能夠在防腐蝕化學品這個研究方向堅持下來,用自己的知識服務企業,回報社會。前機械部的防銹專家蕭懷斌先生和張康夫先生對我也幫助很大。同時我也參加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緩蝕劑專委會、涂料涂裝專委會、中國表面工程協會防銹專委會的工作,向腐蝕屆同行們學習和交流,并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
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3%-5%,其中三分之一的損失可采用現有的技術加以避免。通常采用的防腐蝕手段包括采用耐蝕材料、緩蝕劑、涂鍍層、電化學保護等。防腐蝕化學品包括緩蝕劑、防腐蝕涂料,是一種重要的專用化學品。根據國際知名市場調研公司“透明度市場研究”發布的報告,2014 年全球專用化學品市值為 8004 億美元,估計到 2023 年底有望達到 12011 億美元。專用化學品中的油田化學品、水處理化學品、汽車化學品等不少品種用于防腐蝕目的。
防腐蝕化學品之于材料,就像藥物之于生命一樣,不可缺少。我國防腐蝕化學品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得到了較快的應用和發展。腐蝕界前輩在標準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防腐蝕化學品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關于防腐蝕化學品的理論體系尚未建立,這方面的基礎研究遠遠落后于應用實踐的發展。目前通過一個化學品的結構,我們很容易預測其光譜性能;藥效團模型構建原理已在藥物設計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遺憾的是,我們只能對一個化學品防腐蝕性能做出大致的判斷,這當然和腐蝕體系復雜性有關。防腐蝕化學的理論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化學品的智能化研究,也有可能帶來金屬防腐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如自診斷、自修復、可控釋放的防腐蝕化學品等。總之,大力開展防腐蝕化學品的研究與開發,會讓材料應用更加美好。
《腐蝕防護之友》是腐蝕工作者的良師益友,該雜志對防腐蝕化學品知識的普及和科技進展的報道,必將促進我國腐蝕與防護事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