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老師參加濟南電化學學術會議的合影
和曾良宇老師共同獲得的美國電鍍協(xié)會
最佳論文銀牌獎
我是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水運工程學院 )1977 年恢復高考后入學的首批本科大學生。在長航武漢青山造船廠工作兩年后,1984 年通過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成為武漢大學和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研究生。沒想到我的兩位導師都是中國科技界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武漢大學的導師是中科院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 ) 查全性教授,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的導師是著名的軍工專家曾良宇研究員。我的基礎課在武漢大學上,試驗在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完成。受到兩位導師的諄諄教誨,在材保所的時間更長一些,直接在曾老師的耳提面授的指導下完成了兩年的碩士學位論文的試驗和撰寫,同時也不時向查老師請教。每當回憶起研究生三年的生活,都能深深的感受到老一輩科學家對于我們這些當時的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報效祖國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曾老師一生從事表面保護工程的科學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三十多項科研課題,獲得十項省市院成果獎,三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兩項國防科工委二、四等獎,具有獨創(chuàng)性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六項。
在國家最困難的年月,曾老師承擔了軍工產品的關鍵部件的表面處理工作,圓滿的完成了各項課題的任務指標。例如我國核潛艇的密閉倉中的緊固件的防腐蝕就是一個大難題。發(fā)達國家一般采用高鎳鉻鋼制備例如合金 600 等。當時的中國各方面都比較困難,曾老師首創(chuàng)用奧氏體不銹鋼標準件鍍硬鉻取代高鎳鋼標準件,三十多年后當我國第一代核潛艇退役,拆開反應堆內膛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的鍍鉻標準件干干凈凈,沒有一個生銹的。
再比如,核反應堆中硼酸介質的密封也是很大的問題。由于硼酸是在高溫高壓下工作,普通的密封措施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即使是發(fā)達國家的核反應堆也會發(fā)生硼酸的泄漏。曾老師首創(chuàng)用鍍厚銀的方法,徹底解決了硼酸的泄漏問題。60 年代以來所開發(fā)的核電設備的緊箍件電鍍硬鉻 , 經受住了核電堆內環(huán)境的考驗,運行30余年,沒有生銹 , 直到上世紀 90 年代正常退役。核電的密封環(huán)鍍銀,用于密封和防震,實踐證明鍍銀的密封環(huán)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吸震效果明顯,銀鍍層和基底的附著力強。
曾老師先后主持完成核反應堆( 包括反應堆材料 ) 腐蝕試驗、回路鋁合金管氧化工藝、中子控制棒等、冷卻槽噴鋁,反應堆材料摩擦磨損試驗 ( 如不銹鋼及高鎳合金磨損試驗 );分離鈾工程 ( 如幾個機組高精度高質量電鍍 Cd、Ni 保護層,H 2 S 腐蝕試驗雙溫交換法材料選擇試驗,離心法電鍍 Ni、Co 金剛石 ) 等;核潛艇反應堆、主泵及反應堆密封環(huán)鍍銀、主螺栓鍍銀、反應堆材料選擇腐蝕等試驗;重水設備防腐蝕,電鍍法陽極板鍍厚鎳防 NaOH +02 腐蝕,提供了數(shù)百臺耐腐蝕設備,Ni 鍍層上鍍 Ni 3 S 2 層提高分離效率;航空軸承鍍銀、鍍金等。為國防軍工事業(yè)和腐蝕防護工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今年中國表面工程協(xié)會授予曾老師功勛人物稱號 , 這是我們老師的光榮 , 也是我們腐蝕防護工作者的光榮。
曾老師是中國表面工程協(xié)會 ( 原中國電鍍協(xié)會 ) 的創(chuàng)始人,早期協(xié)會的主要領導人,曾擔任協(xié)會的秘書長和常務副理事長,曾主持全國電鍍專業(yè)化調整工作,負責制訂全國“六五”“七五”“八五”電鍍規(guī)劃,時刻關心整個表面工程行業(yè)的發(fā)展和規(guī)劃,為我國表面工程行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曾老師對我們學生從來都是嚴格要求,每一個數(shù)據,每一項結論都要反復檢查驗證,從不放過任何一點疑問。他長期教導我們,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一絲不茍這是作為科研工作者最起碼的要求。我的碩士論文起碼反復修改了七八次,才勉強達到老師的要求。我的論文后來被評為優(yōu)秀論文,這都是老師嚴格要求的結果。根據我的碩士論文改寫的英文論文發(fā)表在美國電鍍協(xié)會會刊上,曾老師和我還共同獲得美國電鍍協(xié)會最佳論文銀牌獎(科技日報、航空航天報和北京日報都有報道)。
曾老師生活上艱苦樸素,廉潔奉公,雖然為國家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從不比待遇、講享受。甚至年屆八十多歲高齡,依然經常奮斗在試驗室科研第一線,指導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斷開拓進取。
曾老師秉持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剛直不阿,最痛恨在科研中弄虛做假。
記得曾老師主持一個科研成果的復查工作,通過反復核查,確定結論不屬實,就堅決地撤銷了這個項目的成果。
我們在曾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yè)并開展科研工作,這是我們的榮幸。曾老師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高尚的獻身精神,永不停歇的創(chuàng)新追求,是我們這些學生和科研工作者一生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lián)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