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 長風破浪會有時 ——材料海洋環境腐蝕數據積累工作的今與昔
時光荏苒,轉眼已從事材料海洋環境腐蝕數據積累與應用工作近20 年了,憶往昔歲月有崢嶸,看今朝新舟已起航。
第一次接觸材料腐蝕數據的對比分析是在2001 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作為單位代表參加了南海某型軍輔船海水管路腐蝕調研工作,實船的體驗至今記憶猶新。由于雙相鋼管路與碳鋼管件、泵、閥等的不當連接產生電偶腐蝕,造成管路附件大面積腐蝕穿孔,從而開展了系列管系材料的電偶腐蝕研究。那時年輕的我要在大會上作報告,很努力很忐忑,最后得到了海軍首長的肯定和表揚,相關實驗結論在實船改造中應用,為這款軍輔船的戰斗力保障實實在在的出了力。從這個并不大的項目中我認識到了自身工作的價值,認識到了材料實海環境腐蝕數據對于艦船及海洋工程的應用選材有多么重要,也更加堅定了在這個方向走下去的信念。
幾經風雨,在師老等老一輩科學家的關心愛護下,材料環境腐蝕試驗、腐蝕數據積累和規律研究工作在本世紀初逐步納入國家科技基礎發展規劃。2013 年由科技部批準建立了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全國30 余個材料環境腐蝕野外臺站在李曉剛教授團隊的帶領下逐步正規化、標準化,科研能力建設不斷進步、成績卓著。
青島海水站、青島大氣站近十年來科研隊伍穩定,開展了多個平臺專項腐蝕數據積累工作。其中較大規模的工作有2006 年~ 2014 年的大規模實海掛片投樣,包括了20 種金屬材料在4 個海水站( 含深海500 米、800 米和1500米)4 周期8 年的投樣,完成了我國第四次海洋環境金屬材料投樣、腐蝕數據積累和規律研究工作;2013 年開展的金屬材料海水腐蝕電位序測定則是另一項重要的工作,獲得了39 種材料在青島、舟山兩個海水站120 天的連續自動電位監測曲線,得到了一些有別于1989 年手工斷續測量的電位變化規律,為揭示材料在海水中表面狀態轉變過程提供了鮮活的數據材料,繪制的電位序圖譜可為工程技術人員在材料配套、合理選材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
我本人還參加了很多海軍艦船的腐蝕科研項目,曾經冒著酷暑深入機艙、上層建筑及難以保養的艇體內部,獲得第一手的材料實船腐蝕形貌、腐蝕深度、涂層老化等數據,據此開展針對性的海/ 淡水管系材料比選、艦船腐蝕防護設計可靠性論證、維修保養技術方案評估及新技術的實海驗證。在這些工作中,多年來積累的成體系的各類材料實海腐蝕速率、電位特征值、電偶特性、動態海水腐蝕數據、清潔海水模擬加速腐蝕數據、材料力學性能損失、復合材料性能老化等數據均作為設計輸入的基礎值和本底值,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每每此時,都會由衷的為自己從事的事業感到驕傲。祖國海軍日益強大,新型艦種如過江之鯽、日新月異,“走向遠海”、“走向深藍”、“大潛深”等戰略目標的提出和實施,圓了幾代人的強軍夢、強國夢。
我所從事的材料海洋環境腐蝕數據積累、規律和應用研究工作就深藏在這些振奮國人的成就中,默默的完成著自己的歷史使命,“位卑不敢忘憂國”是為我輩環境腐蝕數據積累人的內心寫照。近年來,隨著工作的深入,數據采樣由試片級向系統級發展、數據積累由長周期單點數據向過程數據連續采集發展,等比例臨海試驗平臺建設、多因素耦合高通量腐蝕試驗系統的建立為這些新時代的工作內容提供了技術保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每當工作間隙遠望海上的點點白帆,這句充滿豪情的詩句總會涌上心頭,把材料環境腐蝕數據積累、規律研究和應用工作做好并與時俱進,無上光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3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