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融的春日輕撫著萬物復蘇的季節,清新的氣息由外到內沁入人的心脾,一走進師老寬大的辦公室,明媚的春光合著濃濃的暖意一下子撲面而來,讓人的心便如剛飲過一杯香茗一般,立時清新明澈起來。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
待我們一行人依次落座,坐在沙發上的師老用他那爽朗的笑聲向每一個人做過問候,“防腐蝕是有利國家的大事情,防腐蝕知識的普及十分重要??”話題便從防腐蝕知識的普及開始款款而出。
當屋內的交談翻飛在中國材料科學漫漫歷程中時,透過窗外的春光,恍惚間思緒穿越了時空。
70多年前,師老出生在河北徐水的一個書香門第。伯祖父是前清進士,父親是前清秀才。在12個叔伯兄弟中,師老排行第七。
“九一八”事變后,冒著紛飛的戰火,師老先是進入縣立第一高小。接著,從保定師范到豫西國立一中;從國立西北工學院到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師老忘掉窗外的炮火,沉浸在知識的海洋。1948年,師老利用兩年前取得的出國資格赴美留學,先后在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和歐特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51年9月,美國司法部禁止學習理工醫學科的中國留學生離開美國回國,如果違反或企圖離美,要處5年徒刑或5000美元罰款,或者二者兼施。在這種情況下,師老不得不在麻省理工學院謀了助理研究員崗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三年,可以說是爭取回國的三年”。
然而美國的優越依舊澆不滅報國的激情,1953年12月21日,師昌緒、陳能寬、李恒德、張興鈐等15名留學生一起簽名寫了給周總理的信,由師昌緒和張興鈐轉交印度使館。之后,中美雙方談判解決了他們的回國問題。1955年春,美國公布了乃位中國留學生回國
名單,師昌緒名列其中。
回國后,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嚴濟慈找師昌緒談話:可以去上海,也可以去沈陽。師昌緒說,服從國家分配,到哪兒都行。就這樣,師昌緒被分配到位于沈陽的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一直工作了30年。
1963年,師昌緒接受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空心渦輪葉片的研制任務。在師昌緒等人的建議下,我國渦輪葉片由鍛造合金發展為真空精鑄,由實心葉片發展為空心葉片。這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采用精鑄氣冷渦輪葉片的國家,僅比美國晚五年。
1984年,一紙調令發往沈陽。時任金屬所所長的師昌緒被任命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由此他便走上了人生的又一個舞臺——科技管理工作。
師昌緒院士(中)與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秘書長李曉剛(右二)
和《腐蝕防護之友》負責人雷有艮女士等合影
師昌緒院士正在認真地修改為“世界腐蝕日”宣傳活動起草的院士倡議書
1992年,師昌緒和其他5位中科院學部委員聯名向中央遞交報告,倡導成立工程院。
報告獲批后,師昌緒任籌備小組副組長。1994年,工程院成立,師昌緒當選副院長。
2004年6月4日,材料科學專家、兩院院士師昌緒獲得第五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獎勵金額為100萬元人民幣。頒獎儀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2011年1月14日上午,北京隆重舉行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他們頒獎??
“我的祖國需要我!我是中國人,中國需要我!”這是56年前,師昌緒要求回國時回答導師柯恩的話。正是因了這顆拳拳赤子之心,他才像上足了發條的時鐘一樣,于時光流轉中,每一刻都過得那么充實。
愉快的交談,沖淡了時光的汨汨流瀉。師昌緒接受了為我們題寫刊名的真誠相邀,站起身來,揮毫潑墨為我們留下了力透紙背的六個骨挺大字“腐蝕防護之友”。
從進屋到握別師老,師老那飽滿的精神始終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這讓我記起了師老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人生在世,要對人類有所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做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對待人生的第一態度,才成就了師老這個名副其實的戰略科學家。#p#分頁標題#e#
“遲暮夕陽佘熱暖”,是師昌緒和老伴郭蘊宜合寫的長詩《尋夢》中的一句。正是如此,在90余高齡的時候,師昌緒仍然在堅持著工作。4月成都、5月沈陽和南京、6月沈陽、7月滿洲里、8月哈爾濱和沈陽、9月山東、12月廣州和廈門??留心一下他2010年的出差記
錄:北上哈爾濱、南下廣州,一年往返10多次不說,他還在北京主持、參與了幾十個學術會議??熱悉他的人都說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國仇家恨禍頻仍,誓以高科挽腐沉。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仁。峰巔攀上為邦國,后輩提攜育鳳麟。老遇明時當益壯,喜迎新紀好陽春。”這是師昌緒的弟弟師昌綸為師昌緒寫的一首七律,這也不正是師昌緒科學人生探索歷程的真實寫照嗎?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