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腐蝕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由世界腐蝕組織(WCO)確立。世界腐蝕組織是于2006年在紐約注冊成立的非營利學術組織。由美國腐蝕工程師國際協會(NACE International)、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歐洲腐蝕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for Corrosion)、澳大利亞腐蝕協會(Australasian Corrosion Association)四個組織聯合發起。是一個代表地方及其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其它團體的世界性組織。在腐蝕和防護的研究中,致力于知識的發展和傳播。
2009年經過WCO各成員的討論并一致通過了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每年的4月24日作為“世界腐蝕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其宗旨是喚醒政府、工業界以及我們每個人認識到腐蝕的存在,認識到每年由于腐蝕引起的經濟損失在各國的GDP中平均超過3%;同時向人們指出控制和減緩腐蝕的方法。
腐蝕是材料受環境的作用而發生的破壞或變質。材料包括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材料腐蝕問題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腐蝕的危害和造成的經濟損失幾乎遍及所有行業,包括: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火電、水電、核電、風電等),交通(航空、鐵路、公路、船舶、航運等),機械,冶金(火法、濕法、電冶金、化工冶金等),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制藥工業等),輕工,紡織,城鄉建設,農業,食品,電子,信息,海洋開發等,還有尖端科技和國防工業。
凡是使用材料的地方,都存在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腐蝕問題。每年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超過火災、水災、地震和車禍損失的總和。
據2003年出版的《中國腐蝕調查報告》中的統計,我國每年因腐蝕造成的損失(因腐蝕和防腐蝕所付出的代價)高達5000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腐蝕帶來災難性事故,耗竭寶貴的資源和能源,污染環境,危害地球。因此,腐蝕不僅影響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嚴重威脅人類家園的幸福生活和安全。
腐蝕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腐蝕造成原材料的損耗與資源的浪費
單以金屬材料為例,由于金屬產生嚴重的腐蝕,大量來之不易的礦產資源和金屬材料變成了廢料,每年,約30%的鋼鐵產品因腐蝕而報廢,其中的三分之二可以回收,而三分之一變成鐵銹而損耗。加上人為的無節制的開采和使用,使地球上有限的礦產資源和金屬材料日趨枯竭。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利用率較低,要使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應盡快改變目前“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這就迫切需要政府各部門、各企業和全民都來關注腐蝕問題,與腐蝕作斗爭,才能實現開源節流,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腐蝕直接影響能源的生產與供應,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我國的能源供應形勢嚴峻。據《中國腐蝕調查報告》中對能源工業的調查和統計,石油與天然氣系統每年因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00億元,煤炭工業每年腐蝕損失約為55.6億元,電力系統每年的腐蝕損失約16.535億元,這三個能源部門總的腐蝕損失每年就接近200億元。
3.腐蝕引起環境污染直接導致水和土地資源緊缺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2003年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75萬億立方米左右,水資源總量位據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資源量只有2125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聯合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全國660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缺水給農業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500億元,如2000年全國七大水系,COD(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達到1445萬噸,2001年水質檢測達到三類水質的僅占29.5%,而低于五類的劣質水高達44%。如不采取有力措施,今后可供飲用的清潔水資源將更趨緊張。由于腐蝕導致設備工藝流程中的有害介質向外跑、冒、滴、漏所造成的污染,使全國水、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更為突出和尖銳。
地球表面的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脆弱的和不可再生的。我國因人口眾多,人均可耕地面積每千人約在5平方公里以下。而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積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的9倍。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類型可分為水蝕、風蝕、化學退化(即工業污染)和自然退化等四個方面,都和水、大氣和化學品引起的污染有關。以城市加油站可能引起的土壤污染為例,由于鉛制儲油罐的平均壽命為15年左右,腐蝕引起的原油或油品的泄漏將使土地受到污染,如要對受污染的土地進行修復,無論是物理修復、化學修復或生物修復都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4.腐蝕事故阻礙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
例如: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由于一個零件腐蝕,導致發射73秒后在空中爆炸解體,該航天飛機制造費用是60-70億美元,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發射一次費用約5-6億美元;四川宜賓市南門大橋斷裂事故(該橋僅僅使用11年),是應力腐蝕引發的鋼纜斷裂造成的事故;2004年4月16日,重慶天元化工總廠發生氯氣泄漏事故并爆炸,造成9人死亡或失蹤,另有三人受重傷,大量群眾被轉移。事故中,請部隊協助,摧毀三個危險的貯氣罐后,解除安全隱患。腐蝕引發的事故直接影響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
5.腐蝕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
眾所皆知,腐蝕引起的環境污染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腐蝕導致的火災、機毀人亡、艦船沉沒、橋梁斷塌等事故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
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任務。腐蝕好比金屬的癌癥和無焰的火災,我們希望全社會要像關注環境保護、減災、醫學一樣來關注腐蝕問題。為此提出如下倡議和對策建議:
1.進一步學習落實和宣傳貫徹科學發展觀
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僅要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而且要遵循社會和自然的發展規律。糾正和克服以過度消耗資源為代價而求得高速增長的片面觀點和傾向,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將節能、節材、節水和節省土地資源等變成全體公民的自覺行為,大力提倡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自覺選擇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提高腐蝕和防護意識,加快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2.大力研究和推廣腐蝕與防護的新技術和新材料
依靠科技進步,加強耐蝕新材料和防護新技木的研究與開發,改進和提高材料的防腐蝕性能,延長材料和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腐蝕的損失,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合理利用資源。例如在防腐蝕涂料方面,積極開展和應用水性涂料,粉體涂料,高固份無溶劑涂料,輻照固化涂料等低污染、低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環保涂料。在緩蝕劑方面推廣應用無磷、無毒、無公害的緩蝕劑、在冬季避免濫用化學除雪劑等。
3.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
作為一個企業的層面首先應推行清潔生產,作為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層面還要在企業或工業園區內推行循環經濟,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的過程,達到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4.加強防腐蝕與防腐蝕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目前有關部門已提出加強腐蝕與防護工程師、技師以及防腐工(包括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的崗位職業培訓,并通過考評后發放職業資格證書。今后防腐蝕作為特殊工種之一將實行持證上崗,以滿足腐蝕與防護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腐蝕造成國民經濟損失,以及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影響與對人類的危害是極其嚴重的,但腐蝕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確認識腐蝕,加強腐蝕與防護工作的統一管理,發展腐蝕與防護技術,實現國家建設工程和工業產品的全面腐蝕控制,腐蝕是可以有效扼制的。根據工業發達國家的調查統計,利用現有的防腐蝕技術,有三分之一的腐蝕損失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呼吁全民關注腐蝕問題,各行各業重視腐蝕問題,廣泛普及腐蝕與防護知識,提高民眾的腐蝕科學素養勢在必行。
我們特別呼吁和請求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體腐蝕與防護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為我國腐蝕與防護科技水平的顯著提高和創新,并應用于實踐做出新的貢獻。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