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群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F任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化學、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加快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保障我們的海疆安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實施國家海洋戰略,大力推進海洋科學和技術的創新是國家的重大需求。
高水平的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包括認知海洋的基礎研究、科學探索和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的關鍵技術創新。
海洋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著力點是海洋工程技術和先進裝備,其中主要有重大海洋探測與信息技術、海洋運載與港口技術、海疆安全保障裝備、海洋油氣風電等能源裝備,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技術、海洋環境防護與修復技術、海洋礦產資源開發技術。
海洋新材料是技術與裝備創新的物質基礎與保障。
和陸地相比,海洋環境是復雜和極端環境。
涉海材料使役環境十分苛刻,包括高濕度、高鹽度、高低溫、復雜的海洋力學(流體、風浪、沖刷)、腐蝕(電化學,力化學和生物化學)、污損、磨損和疲勞等多種苛刻因素。
這些復雜因素的強耦合會導致海洋材料的損傷和海洋工程裝備的失效。
海洋新材料主要是指海洋開發和保護用的多類材料,當然也包括從海洋中提取制備的材料。
海洋中的結構材料主要包括海洋用鋼、有色金屬合金、鈦合金和復合材料,海洋工程裝備用的特種混凝土材料。
功能材料涵蓋了海洋信息發生、傳輸、捕集用材料,抗腐蝕和磨損用防護材料,環境治理與修復材料,海洋能源生產與存儲材料,海水淡化用材料和減阻降噪、密封、隱身等眾多高技術材料。
我國在海洋新材料領域的研發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大型船舶、跨海大橋,深海潛航器、鉆井平臺和島礁的建設中,國產新材料起到了支撐作用。
但是,和國際上海洋強國相比,在海洋材料創新方面,中國還有很大差距。
僅有為數不多的新材料達到了國際領先/先進水平,包括低維材料強化的防腐蝕涂層材料,深潛器用的鈦合金和磁性材料、浮力材料等諸多材料。
但是相當部分海洋材料,如大型LNG船用特殊鋼材和焊料,高端樹脂和復合材料,深海鉆探材料,深海高強不銹鋼,極地超低溫鋼、水下電力連接材料以及高性能傳感器用材料還不能自主可控,有些還需要進口,甚至成為“卡脖子”的材料。
從基礎研究角度看,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海洋新材料學科體系和專門從事海洋新材料的國家研發平臺。
同時,缺乏系統的海洋新材料的國家標準,在工程材料上沿用的多屬西方國家的標準。
國外公司幾乎壟斷了中國海洋新材料的大部分市場。
有鑒于此,必須牢記并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的要求,加強加快高水平的海洋科技創新。
我們要瞄準國家海洋建設開發的重大需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實現在海洋科學探索上的領先,海洋高技術的自主創新。
在海洋新材料領域:
攻克高端海洋新材料,達到技術先進,質量穩定,自主可控;
在有優勢的材料上,形成專精特新的海洋新材料系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升國內市場占有率,并支持一批新材料產業進入國際市場;
選擇切入點,在海洋防護材料和技術,信息傳輸材料和技術,環境治理材料和技術,海洋能源開發用材料和技術及減阻、降噪、密封等特種功能材料領域,建立新材料支撐體系;
加強海洋新材料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研究,研究海洋新材料的制備,材料和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海洋材料在使役條件下結構和性能的演化。用數字技術、納米技術助力材料的定向設計和精準制備;
加強海洋新材料創新平臺的建設,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建設我國獨具特色的海洋新材料的學科體系。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大變局,海洋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從近海到遠海,從深海到極地,都充滿了挑戰。
形勢逼人,時不我待,既有壓力,也是機遇。
我們應當抓住機遇,勇毅前行,加快加強海洋新材料的科學技術創新,為實現“堅持以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的大目標提供物質基礎和關鍵技術支撐。
原文發表于《科技導報》2022年第5期,原標題為《創新海洋新材料,為國家海洋戰略提供物質保障》,歡迎訂閱查看。
卷首語
創新海洋新材料,為國家海洋戰略提供物質保障
作者:薛群基
專稿
2021年空間科學熱點回眸
作者:王赤,楊帆,韓淋,王海名,范唯唯,張鳳
科技工作者建議
世界科技社團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
作者:楊書卷
專題:航空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
裝備紫銅管類件內壁自蔓延成型防腐耐磨涂層制備及性能表征
作者:張歡歡,劉文超,田浩亮,魏世丞,梁義
石墨烯摻雜環氧復合涂層的制備及防腐性能的研究
作者:田泳,關振威,李靜
石墨烯冷涂鋅防腐涂料的制備及性能
作者:房昺,楊瑞,楊亮,姜國杰
合金元素對SHS伴生金屬涂層基本性能的影響
作者:房昺,陳皓輝,王守澤,田浩亮,張恕愛
鈦合金電解加工點蝕機理研究進展
作者:李海揚,詹中偉,駱晨,孫志華
模擬艦載環境對2124鋁合金耐蝕及疲勞性能的影響
作者:詹中偉,孫志華,葛玉麟
實驗室砂塵顆粒沖蝕-腐蝕交替試驗技術研究進展
作者:駱晨,李海揚,崔永靜,孫志華,湯智慧
氟醚與丁腈橡膠在航空液壓油中的老化行為對比研究
作者:王占彬,李春光,肖淑華
綜述
航空電子設備噴霧冷卻技術研究進展
作者:齊文亮,王婉人,楊雨薇,李昊,劉婷婷
高高原航空人因工程理論研究進展
作者:陳農田,寧威峰,滿永政,李俊輝
環氧樹脂基輻射防護材料研究進展
作者:張雅暉,張有為,杜中賀,曹可,陸永俊,王連才,劉平桂,張秀芹,馬慧玲
聚焦超聲治療腦部疾病的現狀與應用
作者:張艷秋,菅喜岐
研究論文
美國側邊吊臂發射回收無人機的特點及應用前景
作者:洪達,鄭震山,周磊
京廣線高鐵電氣柜Q345碳鋼涂層體系環境譜壽命預測
作者:李永紅,邵曉鋒,胡添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034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