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總成本是通過確定部分行業直接腐蝕成本,以及這些行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來估算。這個分析中的直接成本被認為是由設施設備所有者或運營商承擔的。這些成本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防止腐蝕破壞所用昂貴材料產生的額外成本;從事腐蝕管理活動所需的人工勞動成本;防腐蝕所需的設備成本;腐蝕破壞引起的材料更換和設備維護費用;因腐蝕造成生產中斷損失的收入;因腐蝕造成信譽損失帶來的成本;因腐蝕變質引發的產品品質降低而損失的資金。
通過經濟分析可以了解如何通過優化腐蝕管理方法來降低當前腐蝕成本。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力全面收集和分析防腐蝕設計、材料、維護和維修數據以及結構的使用壽命數據等。
經濟分析中經常使用三個關鍵概念:腐蝕管理、壽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 LCC)、成本效益分析。腐蝕管理包括結構壽命周期成本內的所有活動,例如,腐蝕預防、修復損傷、結構更換等。腐蝕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與腐蝕相關的設計、制造、檢查、維護、修理、復原和遺棄等。結構的壽命周期成本被定義為包括結構整個壽命周期內所有成本支出,包括工程造價、維護成本、儲運損耗成本等。成本效益分析比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更進一步,因為它包含在腐蝕問題上的花費換來的利益。在某些情況下,防止腐蝕破壞所需的成本非常高,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腐蝕誘發的故障可能影響很小,簡單零部件替換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應考慮經濟平衡狀況。
腐蝕的年度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成。與腐蝕相關的直接成本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
1. 設計、制造、施工成本:
主體材料的選擇,如不銹鋼代替碳鋼;額外的材料,如為保證腐蝕裕量增加壁厚;可減輕或防止腐蝕的保護性材料,如涂料、密封劑、腐蝕抑制劑、陰極保護;勞動力和設備成本等。
2. 成本管理:
與腐蝕相關的檢查;與腐蝕相關的維護;因腐蝕造成的修復工作;更換腐蝕部分產生的費用;庫存備用組件;復原成本;生產時間的損失。
間接成本不僅僅是由結構所有者或運營商承擔的。測量和確定間接成本通常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然而,依然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來評估這些間接成本。所有者和經營者可能通過稅收、罰款、訴訟、或支付清理過剩產品來承擔成本。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成本成為直接成本。然而,也有一些間接成本,如由于橋梁的維修和復原造成的交通延誤,產生的所有間接成本則難以從結構所有者或運營商處統計獲得。交通延誤這類間接成本實際上更多的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使用者承擔的,但這種間接成本就難以直接量化并衡量其對整體經濟產生的影響。
間接成本通常包括在結構腐蝕管理的現金流中,并以對待所有其他費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將間接成本包括在壽命周期成本中的分析方法是很重要的,間接成本的引入和充分考量可以使整個社會的腐蝕成本最小化。如果僅考慮直接成本,設計得到的成本最低方案被采用后,不見得能夠獲得使整體社會腐蝕成本最低的效果。
腐蝕成本計算的一般方法還有,認為每一個特定的行業有自己的經濟特征、腐蝕問題和處理方法。在一些簡明的情形下,只需獲知和測算單位成本,將單位成本與部門中使用的單位數目相乘,就可以確定總成本。對于某些行業,有大量報告詳細描述該行業的腐蝕機制和防護方法。然而,這些腐蝕機制和防護方法可能具有特殊性、局限性,難以一概而論地推廣到整個行業。在這種情形下,要想獲得更接近真實情況的腐蝕成本數據,必須參考和采用行業專家的意見。對行業分門別類,通過使用最適合特定行業的計算方法來確定它們相應的腐蝕成本。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