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家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3C產品,手機從來不缺故事,更不缺炒作。不過,不知從何而起,手機生產商們在自己的新品發布或宣傳時,總是有新材料的身影。難道新材料已經成為國內大大小小的手機商的“心頭肉”?
在這些宣傳中,有的是純粹的炒作,博眼球。
石墨烯就是一個重點炒作對象。要么就是在新品發布前幾個月或者半年,從哪個地方透露出點什么消息,XX手機將采用石墨烯新材料。石墨烯是什么?新材料之王?這款手機用了這種材料,性能是不是杠杠的?逼格是不是高高的?全球首款!直到新品上市前,可以來那么幾波炒作。至于詳細點的信息?噓,這是商業機密!
待到新產品出來之后,該怎么樣還怎么樣,只字不提石墨烯。媒體也“乖乖地”就當沒事發生過。
要不就是打個擦邊球。XX手機將采用石墨烯電池,實際上可能也就是電池的正極加了點石墨烯,可能某些方面的指數有所提高,但可能其他方面就會衰弱。誰知道呢!反正公司可以先嚷嚷幾句,具體信息以商業機密不披露。
擦邊球還是是在名字上。曾經某款手機在推出之前,宣傳稱將采用金屬玻璃,還煞有其事地放出采用XX系金屬玻璃,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可惜待到真正發布時,金屬玻璃變成了金屬與玻璃。這是兩回事好吧!
要么就是拽專有名詞,將原本一件普通的材料讓它看起來逼格更高一點 。這一點,印象深刻的人應該不少。這一招,被識破的概率很大,容易打臉。
再不然就是“傍大款”。鋁合金不能叫鋁合金,得叫航空級鋁合金,以顯示我這材料性能之高,工藝之嚴。
要說航空用材并不是處處嚴格,也無需處處性能優異,談不上沾了航空二字就是好材料。即便是同處一個系列,手機使用環境和航空飛機工作環境不可同日而已,無需后者對材料要求嚴。更何況,更嚴的要求,勢必對材料的成分、工藝都有相應的要求,增加了成本。
再不然,材料里邊加點鈦或者鎂什么的,立馬變成了鈦合金、鎂合金,把材料提升一點檔次。實際上,論起用量,加進去的鈦只能算摻雜,談不上是鈦合金,更無鈦合金之性能。
手段再高明一點的廠商,再申請幾個新材料專利,讓大家自然而言地聯想到將采用它。數年以來,某手機品牌每次新品發售前都會炒作將采用液態金屬或者藍寶石玻璃。該公司也的確申請過一些液態金屬和藍寶石玻璃的專利,甚至傳出業內頂尖企業達成協議。結果幾年過去了,供貨商破產的破產,被收購的被收購,最終還是沒影。估計,這個聯想還會繼續下去。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多的新材料“炒作”呢?
深究起來,可能與手機的同質化嚴重有很大關系。前幾年還可以“不服跑個分”,這幾年就不再那么提了。硬件條件往上一擺,手機啥性能,啥檔次一目了然。
而一些新材料,成形的產品本來就很少,甚至沒有,自然有一種神秘感,或者說“不明覺厲”。寫幾句夸贊性能,再取個“XX之王”的雅號,還怕吸引不了眼球?
而且,一般宣傳或者“諜報”并沒有披露多少細節。即使是相關材料專家,也因為沒有具體信息無法判斷是炒作還是真功夫。萬一被他們整出個“黑科技”呢?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做出一片比高通家性能還好的芯片如同天方夜譚,但要說整出一塊新材料來,難度還是小很多,尤其是在小批量、玩票的情況下。近些年來,也確實出現過在一些銷量不高的品牌采用了新材料,例如藍寶石玻璃屏幕手機、液態金屬手機。
不過,大多數新材料,炒作也好,噱頭也罷,很難談得上對手機的性能有多少提高。
手機外殼從塑料變成航空鋁或者鈦合金或者奧氏體304不銹鋼,更多地是從比較主觀性的質感上的改進。要說金屬外殼的手機就比塑料外殼的手機好用,這個話恐怕不好說。
Iphone的Sim卡頂針用的是非晶合金,也特別奇怪,不銹鋼完成做得到啊?而在更多的手機部件上使用非晶合金,亮點也更多地在外觀上,并非核心需求改進。
當然,外觀也很重要。
新材料在手機上應用典型——康寧玻璃,卻在數年之前一炮而紅。而且,一個材料生產企業,幾乎一年一產品,迭代速度堪比互聯網。究其原因,還是手機屏幕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更耐刮是一個強需求。而康寧玻璃一直在致力于提供更好的耐刮屏幕。
反倒是前兩年爭得很兇的藍寶石玻璃屏幕,雖然耐刮,但是反射率的問題導致透光性差而出局。
炒作終究成為過去,噱頭只是曇花一現,要打出一片天地,還得真本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