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大家主要盤點石墨烯及碳納米材料領域的部分專家,供大家參考,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遺漏歡迎補充指正。
Andre Geim
石墨烯發現者、201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
劉忠范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
主要從事低維材料與納米器件、分子自組裝以及電化學研究。發展了納米碳材料的化學氣相沉積生長方法學,建立了精確調控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結構的系列生長方法,發明了碳基催化劑、二元合金催化劑等新型生長催化劑,提出了新的碳納米管“氣-固”生長模型等。
劉兆平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石墨烯和動力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技術等。
許建斌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從事石墨烯及新型二維固態半導體電子及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探討;納米技術在固態電子材料和器件中的應用(如掃描探針顯微術和近場顯微術, 納米材料和器件構筑與表征)等。
王立平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新型強潤一體化以及耐磨蝕薄膜材料及其航空航天和船舶領域應用研究工作。 前不久其所在團隊成功突破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研發及應用的技術瓶頸,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等。
王建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有三維碳烯的拓撲Node-Line物性;結構與高壓相變;表面吸附與重構;金屬的高溫非諧效應等理論計算研究等。
任文才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制備、物性與應用:高質量石墨烯及其宏觀體材料的CVD控制制備;高品質石墨烯的化學法規模化制備;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方面的應用;石墨烯在柔性光電器件和儲能器件方面的應用探索;石墨烯在熱管理、功能涂層、復合材料等方面的規模應用等。
林正得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氣相沉積法(CVD)生長石墨烯薄膜與其它二維原子層材料、石墨烯/高分子復合材料、三維石墨烯結構、以及在熱管理、傳感器、能源領域的應用等。
馮新亮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首席教授
主要從事二維納米石墨烯的合成研究,宏量制備高質量二維石墨烯材料研究,合成水溶和油溶可加工石墨烯研究,基于石墨烯的二維納米能源材料和電子器件研究,基于石墨烯電極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和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應用研究,可控納米結構功能碳材料、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源儲存和轉化的應用研究(主要基于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光解水,燃料電池電極材料和催化劑的研究)等。
高超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主要從事高分子基納米化學與材料:
有機納米大分子 (樹枝狀聚合物、柱狀聚合物刷及其它復雜結構/構造聚合物): 設計、合成、組裝及應用;無機納米材料的高分子化;生物--納米化學、材料與器件;石墨烯纖維等方面的研究等。
孫立濤
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新型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動態結構表征等研究工作。
李雪松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主要從事石墨烯薄膜的制備及應用方面的研究等。
成會明
炭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先進炭材料的研究,促進了碳納米管的研究與應用。制備出石墨烯三維網絡結構材料、毫米級單晶石墨烯,發展了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備技術等。
李永舫
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受體光伏材料。
馬振基
左一為馬院士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臺灣高分子學會教授,理事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的癌癥診斷與治療研究。
戴黎明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碳納米材料(碳管)在醫療和能源應用。
康飛宇
清華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層間化合物,石墨深加工技術。
戴宏杰
斯坦福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碳納米管、石墨烯片。長期從事碳納米材料的生長合成、物理性質研究、納米電子器件研發,以及納米生物醫學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是國際碳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劉開輝
北京大學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一維碳納米管、納米線,二維石墨烯等。
甘良兵
北京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開孔富勒烯,雜富勒烯,富勒烯包合物等。
趙宇亮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富勒烯在腫瘤治療方法應用等。
朱彥武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石墨烯及其他新型碳材料的制備和表征;納米材料的光電轉換特性;高性能能量轉換和存儲器件研究等。
智林杰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富碳納米材料的構建與結構控制;高性能富碳納米材料;富碳納米材料在能源與環境領域的應用;重點研究以高效、清潔能源為應用背景的多功能富碳納米材料的設計、制備、組裝及其化學及物理性質的調節和控制等。
朱宏偉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納米材料制備、結構表征和性能研究等。
冷金鳳
濟南大學教授,有色合金及復合材料研究所副所長
長期潛心從事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及研究工作,近幾年主要致力于納米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高品質制備技術及微觀機制研究,在石墨烯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方面已申報多項技術發明專利并發表多篇論文。
史浩飛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從事微納加工與新型材料研究。
邱介山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炭素材料研究室主任
主要從事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多相催化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碳素、碳納米材料等。
Rodney S. Ruoff
著名石墨烯專家、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多尺度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教授。在材料領域尤其在碳納米材料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曾經在金剛石、富勒烯、納米碳管和石墨烯領域做出了多項杰出工他領導的研究小組最早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制備與應用(Nature2006)、利用銅基底生長單層石墨烯薄膜(Science2009)并得到了厘米尺度石墨烯單晶(Science 2013)。
馮冠平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馮冠平先生致力于石墨烯的產業化發展,從全世界帶回70多名石墨烯領域的人才,成立了30多家石墨烯企業,被譽為“中國石墨烯產業奠基人”。
Stephan Roche
ICREA研究員,加泰羅尼亞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所(icn2)納米理論與計量組組長,理論物理學家
主攻量子傳輸和納米材料設備的計算以及模型的發展。
盧紅斌
復旦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的制備研究;石墨烯復合材料及相應產品的制備;聚合物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等。
海正銀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涂料核電應用。
Luigi Colombo
劍橋大學石墨烯中心博士
Antonio Correia
歐洲石墨烯大會主席
Francesco Bonaccorso
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路線圖制定者、意大利技術研究院石墨烯中心儲能負責人
Ahn Jong-Hyun
韓國成均館大學柔性電子實驗室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在柔性電子應用。
Kim Sang Ouk
韓國科學技術院首席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傳感器。
吳忠帥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及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
Jari Kinaret
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和碳管。
Andrea C. Ferrari
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席
主要研究領域為柔性電子、傳感器、生物醫療。
Vincenzo Palermo
歐洲石墨烯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副主任
Vladimir Falko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雙層石墨烯光電特性。
Byung Hee Hong
Graphene Research Laboratory Director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在光電器件、能源應用。
Soon Kyu Hong
韓國釜山國立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碳管&石墨烯海水淡化。
Rahul Raveendran Nair
英國石墨烯工程創新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防腐涂料等。
楊世和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富勒烯新型光電轉換材料。
Kenichiro Itami
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筒狀碳納米帶。
Robert J Young
英國石墨烯工程創新中心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增強復合材料等。
Seung Kwon Seol
韓國電氣技術研究所KERI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碳管與3D打印等。
Wang Qijie
新加坡南陽理工大學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圖像傳感器等。
Vittorio Pellegrini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IIT)石墨烯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制備及其在儲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纖維復合材料等方面的應用等。
Il-Young Song
韓國三星集團高級工程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大薄膜制備及設備開發等。
Tianyi Yang
日本東芝研究科學家
Tao Hong
日本索尼鋰鋰電池研發工程師
Kosuke Nagashio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電子特性、界面行為等。
戴貴平
北卡中央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鋰離子電池。
Gianluca Fiori
比薩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Alberto Bianco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
劉建影
上海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
阮殿波
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博士(總工程師)
張華
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1. Synthesis of noble metal nanostructures;
2.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r of novel nanomaterials;
3. 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
4.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related to novel 2D nanomaterials (such as metal dichalcogenide nanosheets, metal and semiconducting nanoplates, etc.)。
Norbert Fabricius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教授(德國)
在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主要負責“微系統技術”“納米技術”等項目。
Felice Torrisi
博士,劍橋大學劍橋石墨烯中心的研究助理,三一學院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石墨烯和二維納米材料分散體,油墨和涂料的開發以及它們在復合材料領域中的應用。基于Felice Torrisi博士的研究成果在印刷柔性/可拉伸電子和光電子器件中有良好的應用。
Pedro Gómez-Romero
西班牙巴塞羅那材料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
主要從事導電高分子與氧化物材料的研究,并開發其在燃料電池,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的應用。
Dusan Losic
澳大利亞石墨烯研究和產業化領軍人物、阿德萊德大學石墨烯中心主任
其團隊研究涵蓋石墨烯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納米應用醫藥學等多個學科,以及新納米材料的研究工藝與設備,旨在解決健康、環境和農業等方面的現實問題。
Alain Pénicaud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發展了溶解碳納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方法,特別是熵驅動的熱力學與解離,最重要的是溶解過程無需超聲。
吳恒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阻隔材料等。
王晶晶
中船重工725所廈門分院副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
金章教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碳納米管/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等。
張亞妮
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定向碳納米管及其連續纖維在儲能與輕質防彈領域的應用等。
Barbaros ZYILMAZ
新加坡國立大學石墨烯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石墨烯柔性穿戴等。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