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裝備材料技術是深海裝備不斷跨越的技術先導,是人類進行深海探索必須首先解決的關鍵問題。隨著各國深海探索的不斷深入,深海空間站、深海潛器等裝備設施對相關材料,包括各種結構材料、線纜、先進浮力材料、密封材料等等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這種要求反過來也促進了深海材料的不斷發展。
一、典型深潛器耐壓殼體材料
耐壓殼體是深海裝備中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載人裝備上唯一能保護人員安全的裝置,也是各種潛器中電子設備及相機等正常工作所必須的“防護罩”。深海裝備在海底作業時不僅僅需要抵抗海水腐蝕及應力腐蝕,還必須承受變載荷對結構的考驗及深海環境的高壓強(在6500m深處壓強約為680MPa);此外,對于長時間在海洋環境中作業的深海空間站及深海潛艇而言,海洋生物腐蝕也是其必須考慮的問題。因而優異的抗腐蝕性能和高的強度/重量比是耐壓殼體材料所必須滿足的首要條件。
1.美國“海神”號
美國“海神”號深潛器可潛11000m全海深的潛器,耐壓殼體的材料選用氧化鋁陶瓷。“海神”號有大小兩種耐壓殼,均采用氧化鋁陶瓷/鈦合金建造。其中,氧化鋁陶瓷占96%,是殼體的主要構成材料,鈦合金環起到連接兩個陶瓷殼體分段的作用(在使用時采用高強度的環氧膠粘合到陶瓷上),具體如下圖所示。陶瓷殼體分段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為兩端開口的圓柱體形,另一種則是一端開口另一端為半球形狀。由于制造的限制,氧化鋁陶瓷分段的長度限制在0.5m以內,因而采用兩種形式的陶瓷殼體分段進行連接以增加長度。在耐壓殼尾端處均采用球形的鈦合金殼體,以便接入電線和光纖,安裝氣體吹除口。

安裝到“海神”號上的耐壓殼主殼體
2.日本“深海6500”載人深潛器
日本“深海6500”載人潛器下潛深度可達6500m,耐壓殼體為球形,采用鈦合金(Ti-6Al4V-ELI)建造,內徑2m,殼厚73.5mm,艙內能容納兩名操作員及一名研究人員。

“深海6500”載人深潛器
3.俄羅斯“和平”號載人深潛器
俄羅斯是當前采用鋼作為載人深海潛器耐壓殼材料的唯一國家,其兩艘“和平”號載人深潛器最大潛深均為6000m。該型潛器長約7.8m,寬約3.6m,高為3m,重量為18.6噸;耐壓殼球體內徑為2.1m,壁厚50mm,可容納1名操作員及2名觀察員。該球體采用超硬馬氏體時效鋼合金建造,這種合金含有30%的鈷,此外還含有鎳、鉻、鈦等合金元素,其強度/重量比要比鈦合金高10%。球體是用鑄造和機加工獲得的半球體經過螺栓連接而成的,這樣避免了焊接接頭。該球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相近,使得該型潛器能夠在不同的深度更靈活地移動。
二、典型型號浮力材料
高強度固體浮力材料是發展現代深潛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潛器尤其是大潛深潛器所必須的浮力,提高潛器的有效載荷,減少其外型尺寸,提高潛器水下安全運動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固體浮力材料必須同時具備耐壓強度高、密度小、吸水率低的特性。目前在深海裝備上使用的高強度固體浮力材料主要為低密度、高強度的多孔結構材料,屬復合材料的范疇。國外無人潛器及有人潛器裝備中潛深最大的分別為美國的“海神”號無人潛器和日本的“深海6500”載人潛器,其浮力材料的選用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1.美國“海神”號
美國“海神”號上的浮力主要由1670個小的無縫陶瓷浮力球提供,它們提供的儲備浮力為45kg。陶瓷浮力球之所以能夠作為浮力材料是因為它具備非常低的重量/排水量比。在“海神”號上使用的浮力球外徑為91mm,所用材料為99.9%氧化鋁陶瓷。每個小球重140g,海水中排水量為404g,重量/排水量比為0.35,在試驗中它可承受210MPa左右的外部壓力。每個小球的外面都包覆有5mm厚的聚氯乙烯(PVC)材料來提供抗沖擊防護,此外這層“外衣”還能提供19g的凈浮力。每個小球在11000m深處能產生的浮力是306g。
潛器的主要浮力結構包括1472個上述浮力球,它們都裝在由聚丙烯浮力模塊形成的縱向管子中,安裝在潛器殼體的上部,僅僅是這些小球就能產生417kg的凈浮力。浮力模塊由25mm厚的聚丙烯板構成,采用鋁質連桿連接。這些板豎立擺放,板上有圓形孔,當許多板合在一起時圓孔形成管道,浮力球裝在管道中,如下圖所示。潛器主結構上的聚丙烯浮力結構總重為690kg,排水量為778kg,這樣就產生了88kg的凈浮力。下圖浮力結構中浮力球及聚丙烯結構所產生的浮力總共為505kg。由于水的可壓縮性要強于浮力球及浮力模塊,因而在11000m深處,這些浮力材料所產生的浮力可達到573kg。

“海神”號其中一個船體上所用的浮力球及主浮力結構

裝上浮力球的主浮力結構
2.日本“深海6500”載人深潛器
日本的“深海6500”載人潛器在浮力材料上選用了復合泡沫塑料,其比重僅為0.54。該浮力材料是將兩種不同大小的中空玻璃微球(小球的直徑大約為40~44μm之間,大的中空微球的直徑約為88~105μm之間)添加到高強度的環氧樹脂中得到的,因而在實現高強度的同時獲得了較理想的比重。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2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