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科研平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
2018年5月21日,科技部網站發布了《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2016年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和《2016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報告對我國國家重點國家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情況進行了披露。
一、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試點國家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繼續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團隊,成為孕育我國科技將帥的搖籃。實驗室繼續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國家繼續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試點國家實驗室給予支持,下達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41.7億元,國家(重點)實驗室引導經費2億元,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試點)專項經費2億元,為實驗室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
國重領域分布
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8個學科領域,其中,地球科學領域4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7.3%;工程科學領域4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6.9%;生物科學領域40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5.7%;醫學科學領域3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3.4%;信息科學領域32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2.6%;化學科學領域2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9.9%;材料科學領域21個,占實驗室總數的8.3%;數理科學領域1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5.9%。
所屬部門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其中教育部131個,占51.6%;中國科學院78個,占30.7%;其他部門和地方45個,占17.7%。
地域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北京市79個,上海市32個,江蘇省20個,湖北省18個,陜西省13個,基本反映了我國基礎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廣西、貴州、新疆、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河南和云南等10個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和內蒙古等省份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和科技實力比較落后的省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域分布也反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技實力之間的巨大差異。
2.試點國家實驗室
7個試點國家實驗室分屬于2個部門,
分布在5個省和直轄市。
國重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科院
從各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的統計結果來看,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國科學院。
高校方面,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各有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共有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排名第三。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7個。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也有5個國重實驗室。其他高校國重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
下面看看各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統計(數據來源于科技部發布的報告;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按各共建單位各有一個進行統計;科技部發布的報告中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包括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統計數據時未去掉2017年評估未通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數據統計于青塔):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錄(截止到2016年底)
化學領域
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自2013年起,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區域創新能力,加大地方對基礎研究投入,提升地方基礎研究水平,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科技部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創新機制、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方式依托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了一批開展具有區域特色應用基礎研究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促進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科技資源有效集成,成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1個,其中2013年建設7個、2014年建設2個、2015年建設5個、2016年建設7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12個省、2個直轄市及3個自治區,其中福建省3個,廣東省、云南省各2個,貴州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甘肅省、江西省、海南省、青海省以及上海市、天津市、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各1個。
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聚集和培養優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技術進步,是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2016年底,正在建設和運行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77個,基本上涵蓋了國民經濟建設的主要領域,體現了我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研究的總體態勢。
177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8個領域。其中,材料領域4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24.3%;制造領域26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4.7%;能源領域2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4.1%;礦產領域22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2.5%;醫藥領域18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0.2%;農業領域17個,占實驗室總數的9.6%;信息領域1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7.3%;交通領域1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7.3%。
所屬部門分布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屬部門以地方科技廳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主,其中地方科技廳123個,占69.5%;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52個,占29.4%。
地域分布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東部省區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占80.2%。其中,北京市37個,山東省17個,江蘇省和廣東省各13個,上海市11個。基本反映了企業研發能力的總體布局。
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通訊錄(截止至2016年底)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